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散文
我写作,不是随波逐流,也不是附庸风雅,而是……

我写作,不是随波逐流,也不是附庸风雅,而是……

作者: 颜熹 | 来源:发表于2018-01-12 13:51 被阅读0次



2017年11月7日,S 微信我:“我有报名写作课,但没时间学”,然后发给我一个链接:“毕业2年,我是如何靠写作,实现职场的年入1000万的”

出于好奇,我点进去一看……八分钟后,我回了两句话。

第一句是引用文中:“在这个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社交时代,社交成本如此之低的美好时代,问下自己,有没有用心经营你的人脉,和个人品牌么?”。

第二句是“给我帐号,我来去学”……

热闹闹一个月上课学习的时间过去了,到最后了,结营仪式我却一直很长时间没有点进去看。

其实我知道我是心里怕,怕热闹结束后,一切回归原位。心里好不容易被点燃的那团火,会被以后日子的重复和平淡所浇灭。

内心里,我是在质疑自己,在之后的漫漫长路上,还能继续坚持写作吗?

在写作班结束的一个月后,我需要静下心来,问问自己,写作是真心想要,还是我在随波逐流,或是附庸风雅?

坚持一件事会有许许多多种理由,不坚持只有一种原因,就是不相信:我的努力会给我带来真实的改变。

目标和愿望总是美好的。身边或耳闻的,通过写作实现了财富自由,到达人生顶峰的大神们比比皆是。从本质上思考,其实他们是实现了人生价值,其他的一切只是表现形式。

实现人生价值,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天头脑中充斥大量的杂事琐事,我的生活还是在原地打转。

那些尘封的梦想,那些心血来潮,那些一时兴起,只是马爸爸说过的“夜里想想千条路”。

等不到“早上醒来”,一眯眼的空隙,日子的洪流就把我裹挟,埋没,来不及回味。

2018年的第一周,在早起的那几个清晨。世界清净得只想和我一个人独处。

披着绒毯,看着天蒙蒙亮起来。那些时刻,是我感觉到“潜意识”在一天中和我最接近的时刻。思想自然地在我的纸下流淌,成河……

据说长期写作的人,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都会有提高。 一个人的思考质量,决定了他的生活质量。

一天中能写作的这段时光,是我思想最饱满和精神最富有的时刻。

而写得越多,思考得越多,思想就会越锋利。提升思考能力,首推写作。 

通过写作,我想成为一个深度思考者。

那么,假设我从现在开始,每天写作三十分钟,这个平均值包括有时写两三个小时,有时突发事件不写。那么持续三年后,效果会如何?

“只要坚持写高质量文章,多平台多渠道的去发布,一定会达到临界点的时候。有可能是大V推荐,也有可能是产出爆文。要相信这一点。”擅长从底层思维思考的成甲老师如是说。

当然前提是“高质量文章”和“持续输出”。

做高质量的输出,需要我去不断的输入。除去平日一贯的看书阅读,还要进行“专项输入”。

我们最有可能保持持续动力的学习方式就是,带着问题主动去学,基于项目和主题去查专项资料,去看同类文章。

不断学习,学着去解决搞定一个个要素,一个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真正地沉浸进去,获益匪浅。

我们都体会过这种投入境界的快乐。其实写作本身就是对写作者最大的褒赏。

除了持续不断的书写,目标还要分享,比如写这篇文章,打卡也好,发愿也好。

从现在起,写作不再是一个人的事。分享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反馈。

发布过几篇文章后,我发现他人的留言,不管是肯定还是建议,对我的推动都很大。关注本身就是一种鼓励。

我能感觉到,不是一个人在路上。

写作路漫漫,现实的骨感是,很可能我写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写的文章,没人看,阅读量还一直上不去。又或者写着写着没后劲了……

一项大的改变意味着要突破舒适区,尤其是遇到困难时,本能上会倒退回缩。人的本质都是追求安全和不变的。

日本的古川武士在《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中,把这种困难和行为倒退,理解为养成习惯道路上的必经阶段。

要培养起跟刷牙般轻松的习惯,比如写作这类行为习惯,时间大约需要一个月。


中间要经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策不同。

我或许可以借此预期,做好各种心里铺设。

第一阶段,也就是第一周,称为反抗期。总之就是很想放弃。

相应的对策就是——绝不勉强,从小处开始行动。即使每天再忙也要抽出一小部分时间来写作,哪怕是睡前或早起的五分钟。

保持行动的持续性,同时每天记录行为,哪怕是寥寥几笔,记录是自己对自己的反馈,这个很重要。

第二阶段,容易被影响的第二周。

把写作这个行为模式化,每天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写作。并考虑例外情况,计划好Plan B。

第三阶段,感到厌烦的第三周。也就是传说中的“倦怠期”。

试着给一成不变的行动增加点创意,比如离开家,去附近环境比较好的咖啡店写作,或加入新的写作团体等等。

总之,从现在开始,具体行动吧。写文章就像穿衣打扮,代表我的个人形象。为了最终的呈现既有内涵,又有吸引力的。在家造车的阶段,只能通过刻意练习。

除了多写多写多写,重复,精进,拔高,没有他法。

1.自由书写。每天6点半起床写作,至今打卡一周。因为内容随意,没有压力,想到什么写什么,所以还比较容易坚持。

2.写作群里许下周更的打卡承诺,每月至少更新两篇高质量文章。每周六与群里的小伙伴们互相点评。至今参加了第一次,与同道的人共同学习,互相鼓励,确实很有收获。

《能断金刚》这本书的作者格西老师说,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在追求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财务自由,和谐的关系,健康的身体,美满的家庭,内心的平静等等。

但其实,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年初种下一颗种子,然后通过行动和帮助别人,来让我们种下的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坚持写作,就是我在2018年初种下的一颗种子。不管是自由写作,还是通过公众号等自媒体写作。

写作算得上是“佛系”的博尔赫兹说:“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

如实地记录吧,证明这世上我没白来一遭。



相关文章

  • 我写作,不是随波逐流,也不是附庸风雅,而是……

    2017年11月7日,S 微信我:“我有报名写作课,但没时间学”,然后发给我一个链接:“毕业2年,我是如何靠写作,...

  • 掰手指头的黄昏

    最好的日子 不是没有风雨 拒绝随波逐流 也不是晴好平稳 捻灭心绪晦涩 而是,无论风雨 亦或静谧 都可以不紧不慢地细...

  • 2020-04-28

    勤,改变命运; 善,改变人生! 命运不是听天由命, 而是靠自己把握时机。 人生不是随波逐流, 而是靠自己主宰决定。...

  • 随缘不是随波逐流

    随缘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珍惜当下;当下不在他方净土,而是内心一念。

  • 随缘,最自然。心安,最自在!

    随缘, 不是随波逐流, 而是顺其自然。 心安, 不是懦弱胆怯, 而是不争不算。 随缘,是一种境界, 心安,是一种态...

  • 最喜一人独处

    喜欢一个人独处,并不是故作高冷,也不是附庸风雅,而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一种需求。 喜欢一个人独处,不是性格孤僻,...

  • 不是你聪明,也不是我傻,而是我愿意

    用一只眼睛去看事物,用另一只眼睛心去感受;用一半的心去聪明,用另一半的心去装傻,不是你聪明,也不是我傻,而是我愿意...

  • 死去以后的经历

    提前声明: 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不是文学创作! 墨水喝的极少,偶尔也舞文弄墨的附庸风雅一番...

  • 测量你的精神力量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产生焦虑的原因主要来自不确定性。所以,信仰并不是为了附庸风雅,也不是精神寄托,而是人需要看清自我...

  • 不是计划,也不是边际,而是变化

    人类社会跟自然界一个根本的区别是,自然界是循环往复的,而人类社会每天都在接受各种各样的变化的冲击。因此产品是计划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写作,不是随波逐流,也不是附庸风雅,而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hf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