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也是腊月初八。小的时候常听奶奶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几天确实冷,额头被风吹的直疼,在北方,这个时候应该开始戴帽子了,御寒。
提到腊八,我最先想到的是腊八蒜。小时候一直在纠结,腊八蒜是提前腌好了在腊八这天吃呢?还是腊八这天腌制的蒜才叫腊八蒜呢?一直无解。
为了应腊八节的景,今年我们提前腌了腊八蒜。将蒜剥皮,切掉头部,洗净控干水,装入玻璃瓶中,倒入足量的陈醋,密封放在避光处。第二天,蒜的头部开始泛绿了,三五天就变得翠绿了,将它放入冰箱储存。腊八这天可以拿出来食用了。脆脆的,蒜的辛辣感已经褪去,仔细品尝,带有丝丝的甜味。
据说,用米醋腌制的腊八蒜虽然也是翠绿色的,但是却极其辛辣。无论是哪种醋腌制的腊八蒜,都是吃面条、饺子不错的佐食。
腊八前后腌渍的腊八蒜都会变绿,味道也一样。所以不必再纠结腌制的时间了。
但是,夏天腌的蒜,虽然味道是对的,但是不会出现碧绿色。最大的因素应该就是温度吧。
腊八第二想到的就是腊八粥,记得在家吃的腊八粥是用黄米和红豆制成的,糯糯的、香香的,十几年不曾吃到了。现在常吃到的腊八粥多是用豆子、米还有配料做成的。
记得刚来北京那会租住在一位独自居住的老奶奶家里,每年到了腊八节,奶奶总是很早就起床来熬粥,等我和同住的女孩起床时,腊八粥已经熬好了,我们洗漱完,吃了热乎乎的腊八粥才去上班。我觉得特温暖,有家的味道。在奶奶家住了三年,每年腊八这天都能吃到热乎乎得腊八粥,过去八、九年了还能够记得那粥的味道。
后来和三个女孩一起合租,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我年龄大一点,所以每年腊八时也张罗着给小妹妹们煮腊八粥。想想我们在一起也吃了五次腊八粥呢。
今年我和老公煮腊八粥、放了三种豆子:红豆、黑豆、花豆,都是从家里带来的。还放了大米、小米、花生、枸杞、大枣。前一天晚上先将三种豆子煮了40多分钟,然后将其它的食料加进去,放好了水。
我们从来没有用过电饭煲预约的功能。找出了说明书,研究了半天。预约好时间,煮粥功能是需要一个小时三十分钟,但我们想再煮三十分钟应该就差不多了,故没有选择煮粥模式,而是选择了快速煮。
睡觉前,头脑里出现了明早美美吃粥的样子,好开心。
早晨五点起床喝水,发现电饭锅已经进入了保温状态,溢到地上一大片煮粥水,粘粘的、红红的,一直流到了冰箱下面。
打开锅盖一看水份都蒸没了,这哪里是预想的粥呀。开始清理现场:挪冰箱、擦地、墩地。锅上的出气孔里粘了米粒,把部件拆下来清洗干净。做完打扫已经五点半了。又在锅里加了水,选择了煮粥模式。接着睡到了六点,起床去看粥还不错,就是黑豆子和米全部煮碎了。
工作日很少在家吃早饭,这顿饭也是充满了波折,但味道还是不错的。
腊八过了腊八,年就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