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微信上看到了一篇文章,觉得与我一贯的主张比较契合,决定将它推送给你。下面是文章的一部分截图。
关于读书但是,我比较担心这些文章会淹没在信息海洋之中,可能会被其他内容覆盖,很难引起你的关注。故摘取其中一些要点,留言QQ方式发给你,希望能够得到你的关注与喜欢:
1.大学的教育要教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教三件事:怎么读书;怎么写论文;怎么思考。延展一下,像我的学科——社会学,还教怎么做社会调查,自然科学则要教大家怎么做实验。
2.我在学校呆的时间不多,北大2年,人大5年。教书七年来我只见到一个学生,在我教“生物学对社会科学的启示”的时候,感觉这个学生读这路书有点痴迷了,很快我读的书他差不多都读了,我们能对上话。这以后他经常从网上下载一些英美学术刊物上关于社会学与生物学交叉的新成果发过来,我很受益。
3.我想说,即使不做学术工作,如果你最终没有养成对读书的热爱也是很遗憾的,我觉得你人生当中少了很多乐趣。而你如果以后想做学术,我以为是绝对做不好的。
4.有选择的自由,能接触各种类型、风格的图书,在这样宽泛的阅读当中,一个人才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起自己的读书兴趣。
5.读书是要记笔记的,笔记是给自己做的,自己能看懂就行。笔记可以记得极其简短,实际上是一个索引,看到两个字,哦,他说的是这个观点。或者再加个页码,在这本书某页,日后要引用,要深入思考,把那本书拿来翻到那一页,就行了。
6.我们要记两本笔记,一本是读书笔记,一本是我们对日常生活的思考所做的笔记。这两个东西是相互对照、相互促进的。对书本理论学得越多、理解得越深,你就能在观察周围的生活时有更深的理解,跟没有读过那么多理论的同龄人比起来,对生活的解释就不一样。反过来说,你对日常生活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积累了很多心得,回过头来再读那些理论著作,你的理解同没有对生活做细致思考的人的理解就有很大的不同,它也会帮助你读懂很多书,帮助你和一些书产生共鸣。二者融合在一起,一个人的思想学术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此外,我要告诉你的是,上面第6点就是我给你说的,要记录一天下来的思考,反思,感悟,而不是简单的日记,实际上就是锻炼自己的思考力。知道吗?不知道这项工作你是否坚持到底了?大学培养自己的广博阅读,而不仅仅是专业课本,希望你在自己的计划里要有一周或一月看完一本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等等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形成自己一个人有一段自己孤单单读书的时间,不能让自己淹没在功利的一些事务之中。
2017年9月2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