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与肉的斗争
最近,我经常在抖音上刷到有关疫情影响导致很多人经济压力大的视频。的确,很多80、90后直呼疫情影响经济收入,房贷、车贷各项生活开支等带来的压力很大。甚至已经有人因为还不起巨额的经济债务选择轻生了,让人不免心疼、惋惜。
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大多数人只有一个愿望:吃饱肚子。人们为了吃饱肚子拼命的在田间劳作,那时候的人欲望很少。闲暇时间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唱唱跳跳好不自在。那时候的物质生活比较匮乏,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很愉悦。夫妻之间或许没有浪漫的形式但是基本上都可以白头偕老,很少出现离婚的事情。邻里之间的关系一般都比较和睦,谁家做了好吃的东西总会分给左邻右舍尝一尝。同一个村庄上的孩子们天天腻在一起,跳皮筋、踢毽子、捉迷藏好不热闹,到处都充满了欢乐。
到了七八十年代,人们的经济收入好一些了,基本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有的脑子活泛的人开始做生意,慢慢的人们之间开始有了贫富差距,开始产生了攀比的心理。很多人已经不满足眼前的生活,一心想着赚钱。当人的钱 多了以后就会产生欲望:他开始觉得房子不够宽敞明亮,家里的装修不够富丽堂皇。于是,他们开始不停地盖新房子。房子盖好了之后又添置私家车,买了私家车之后还要……总之,人们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忙,忙的没时间跟父母家人好好吃顿饭。
从九十年代至今,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先福起来的那批人,也开始分化。有的人手里的钱多了,欲望也更加多了,开始在外面包养小三、吃饭喝酒卡拉OK、更有甚者开始染上赌博、吸毒等恶习。整个人的精神生活十分空虚。也有的人,坚持初心,自己福起来之后开始帮助身边的人,带领更多的人发家致富,承担起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得到大家的认可。
大多数收入不高的打工族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每个月的房贷、车贷、各种各样的费用支出,让很多人失去了生活的快乐。一年到头像个陀螺一样,幸福指数却越来越低。其实,物质方面我们完全可以量力而行,房子够住就行,车子能够代步就行,没有必要背上高额的贷款充门面。我们可以抽出一部分时间来陪陪家人,坐坐志愿者、义工……让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充盈,更愉悦。
我们是时候停下来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了。物质生活的满足和精神生活的愉悦那个更重要呢?当然两者都重要,只是我们要尽量平衡好二者的关系。当一个人的物质生活得到基本的保障,精神生活也很愉悦的时候,他一定是个幸福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