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加入了樊登读书会,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上下班通勤的路上都会听樊登老师讲书。自认为收获还是不小的,一个是解决了我没有时间看书的问题,另一个是有一些比较枯燥的书很难看下去,但是经过樊登老师的讲解,很快就明白了。
坚持下来,我一年听了50本书。正当我沾沾自喜时,昨天听了一位大咖的分享,我才知道,从认知层面上来说才刚起步。
人的一个认知过程,分了好几个阶段:
第1个层次是知道。我知道这个事,知道有这么一个概念,表示接收到了这个信息。
第2个层次是理解。就像我听樊登老师讲书,他讲得比较通俗,我也认真的听了,没事还想了一想,现在就不是仅仅知道书名,还帮助我理解了书中的一些知识点,能够解释这个概念了(可以出去装个逼、显摆一下了)。
第3个层次是分析,第4个阶段叫应用。我们能分析为什么是这样子的?能够把书中学到的知识点运用在自己日常的生活当中和工作当中,运用分析和运用层级就高了一点。
最后一个层次是评价。当我们掌握了这个知识,也运用得熟门熟路了,当下次看到一个类似的观点,我能够对它作出评价,能够说出它是否有意义,好在哪里等等。
知道、理解、分析、应用、评价,这就是一个认知的完整过程。能够到评价的层次,才是真正的学会了。
所以,如果我只是听了樊登老师的讲书,然后发出感慨“原来是这么回事”,然后就该干嘛干嘛去了,那么我的认知还只停留在“理解”阶段。这还远远不够。
但是如果我不仅是听了,听懂了,而且多去思考了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会有效”“为什么我以前没有想到”等等。然后进一步想想:下次遇到一些情景,我可以怎么运用这个方法呢?那么我的认知层级就提高了两级。
不管是看书也好、学习也好,我们最主要的就是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满足于学会一个知识点。知道了“认知的四个层次”以后,我们就可以制定出自己的学习步骤,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层次。这就是有效的学习。
在我的学生时期,总会听到老师们说:要细心、要学会举一反三,可是到底什么才是举一反三、怎么做才算是举一反三,却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可能是我的悟性比较差吧。或许老师们也可以从“认知的四个层次”出发,来告诉学生们如何制定自己的学习步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