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隐秘的角落》刷爆各大平台,被誉为2020年最质量、最吸睛的一部国产悬疑剧。
但是,抛开那些紧密的剧情,我们能否从中窥探到一个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呢?

父母之下的沉默
在朱朝阳一步步走向日记的末尾,成为全剧的最大"BOSS"的过程中,她那支离破碎的原生家庭无疑为此贡献了一份力量。
朱朝阳和单亲母亲一起生活,因为母亲要在景区工作而经常没时间在家陪着他,甚至在家长会上班主任说到朱朝阳不合群时,他的母亲却反驳到成绩好就是一切。
在自己的孩子受到了孤立、排斥、欺负时,这难道应该是一个母亲应有的态度吗?

看到这时,我甚至不寒而栗。因为,这正是很多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啊。当我们在学校受到了委屈,父母本应是我们的避风港湾。
而当今很多父母确把孩子当作自己失败人生的再续,他们想让孩子取得好的成绩,这样他们就会觉得面上有光。
很多时候确完全忽略了孩子们的真实感受,他们爱学习吗?他们有自己的兴趣吗?他们的其他能力是否得到了发展?这些都不在父母的考量之中。
因为自我意识的长期压迫,我们便不善于表达,我们忘了怎么和别人沟通,我们甚至感到自卑。

亲情缺失下的性格缺憾
镜头的另一面是朱朝阳父亲幸福美满的再组家庭。朱朝阳父亲的生意做得很大,他和新妻子生有一个女儿。
在前几集中朱朝阳买鞋时,朱晶晶踩过去一脚确觉得自己没有错。
这时候她的妈妈让她道歉,但却说了一句“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你一样每天都有新鞋穿”,这句话当时对朱朝阳来说应该是刺入心中的一把利刃吧。
因为这也是他的爸爸啊,凭什么两个人的生活境遇和收到的爱差别会这么大呢?
父爱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永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父亲就是我们一直以为的榜样啊。
当原生家庭的父母离异之后,对一个孩子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其实在小说中对朱晶晶的死描述的更为直接,就是朱朝阳推下去的。
因为她那一句“他只喜欢我,根本不喜欢你”,这句话对朱朝阳来说就是死刑宣判。
他之前对父亲的爱依旧抱有着幻想,而这一句将他内心所有的防线摧毁殆尽,也催生了他的愤怒。
这一切的源头不正是朱朝阳成长过程中一直缺失的父爱在作祟吗?

爱不应是束缚
在剧中,周春红无疑的爱朱朝阳的,但她的爱里掺杂了太多控制欲,让朱朝阳无力喘息,这样的爱更是一种束缚。
作为一名单亲妈妈,她将自己全部的爱和关心都给予了朱朝阳。
家里的装修是按照孩子喜欢的颜色来的;朱朝阳向她要钱时,她虽然嘴上说着让她省点花还要记账,但几乎从不会拒绝;每次下班回来都会为他准备很多好吃的。
甚至为了给他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她甘愿当情人也不会再婚。这些细节中都表达着周春红无微不至的母爱,却也无时无刻不束缚着他、控制着他。
我记得剧中有一幕是母亲盯着他喝牛奶的情节。无论牛奶是否烫的无法下嘴,她也要看着他喝完才肯罢休。
我们不能说这不是她对朱朝阳的爱,但我们更要清晰地看到这种爱背后浓浓的控制欲。我们很父母总是会以“为了你好”的名义向我们强迫我们做着众多他们认为“好”的事情,补习班、喝牛奶、走亲戚等等。
而当我们稍微的做出反抗时,他们便会以“不爱”“不孝顺”等一系列的罪名来“镇压”我们的起义,最后也往往以我们的妥协而结束。

爱,应该是让彼此都感到温暖和舒适的一个词语,而不应该是拿来控制对方的绳索。
很多时候,单方的爱可能于对方来说却是一种无声的伤害。不要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
我们的父母应该更清楚地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可以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把他么的幸福完全建立在下一代的幸福基础上。
因为这样他们会失去了自己,而我们也会在这通往“父母的幸福”的轨道上失去了自我。

每一个孩子都是遗落人间的天使,我们带着与生俱来的美好与善念来到这个家庭,这个世界。
而父母就是每个孩子找回归途的引路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我们会走向何途。
别让每个天使终其一生去疗愈原生家庭带给他的伤害,让家庭永远是他们归途的海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