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哥哥(修改稿)
对讲门铃响了,先以为是快递小哥,再一听是丁哥哥的声音,他说,他是来送阳山水密桃。奇了怪了,他怎么会来呢?他的腰肩盘已经开过两次刀了,手术后,虽然能走上一两百米,爬楼还是不行。这两年,都是我去看他。因为他不能走远路,也就不愿意出远门,几次老同事相约游山玩水,他都不能参加。
丁哥哥大我6岁,是不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返老还童了?我担心他抱着两箱桃子爬上四楼,立马赶去楼下。单元门前,丁哥哥戴着蓝色的头盔,骑在崭新的紫色电动三轮车,笑呵呵的对我说:“才置办了一辆三轮车,开出来遛遛”.他用毛巾擦了擦满脸的汗水,指着车上的水蜜桃,“这是在阳山种桃的龚师傅让我捎给你们的”。
有几回,丁哥哥坐在副驾的位子上,瞧我双手握着方向盘,快乐驾车的神情,后悔自己没在70岁之前,考一个驾照,如今女儿女婿们个个开着靓车,他却不能上手过把瘾。电动车不需要考驾照。他看见邻居老马开着电动三轮车,载着老伴,上卫生所拿药,去农贸市场买菜,也闹着要买一辆,可是家里人没有一个同意的,上初中的小外孙反对的最激烈,说他过了开车的年龄,再加上道路拥堵,不安全。为了买这辆电动三轮车,和家里人磨破了嘴皮,才算如愿以偿。
早年,丁哥哥下放农场,干过几年拖拉机手,耕田耙地的时候,和女拖拉机手出双入对,谈上了恋爱。爱人也姓丁,我们称呼她丁姐姐。传说,丁姐姐还是1962年版,壹圆人民币票面上,女拖拉机手的原型之一,你要问丁哥哥,是真的吗?他会认真地告诉你:“我老婆是共和国的第一代女拖拉机手,这不是假的”。凭那几年熟练的拖拉机驾驶经验,丁哥哥考个驾照应该小菜一碟。
我进厂做学徒的时候,丁哥哥才由拖拉机站转行干了钳工,年轻气盛性格好强,人送外号“邪头大哥”。他做生活风风火火,不甘于人后,打孔钻眼,安装机器,总是提前完成任务。为了节约时间,几十斤的机器零部件扛上肩膀就走,等不急行车吊运。老来却落下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的毛病。
还有一件大家都记忆犹新,那天天下小雨,电工班长夏师傅露天作业,不小心触了电,380伏的电流从他的身体穿过,正巧路过的丁师傅立马不顾个人安危,果断的操起一根竹竿,把电线从夏师傅身上挑开,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在厂里传为佳话。
记得他俩婚后,常常在吃饭时拌嘴吵架,丁哥哥有个坏毛病,吵不过丁姐姐就摔碗,丁姐姐气不过,从此改用不锈钢饭碗用餐。吵归吵,闹归闹,小日子过的不比别人家差。丁姐姐起早贪黑,利用业余时间,下到工厂后面的汴河里,摸螺蛳敲碎了当饲料喂鸡养鸭,她家的餐桌上从来不缺鸡鸭鱼肉,那些日子,丁哥哥特爱吃鸡,一只小公鸡,不费劲就下了肚。身体养得像头牛。
丁姐姐接二连三生了三个女儿,大女儿送到南京爷爷奶奶那边寄养,二女儿中学毕业也来厂里就业,三女儿发奋读书考上了南京的大学,随后相继在南京成家立业,
自从骑上了电动车,丁哥哥很少闲坐在家里,每天一早起来,载上老伴去品尝各种街面上的小吃,安乐园的牛肉包,七家湾的锅贴,高邮的鱼汤馄饨……他们都品尝过了。
吃完早点,顺道在农贸市场买一些新鲜蔬菜,和鸡鸭之类的副食品,给女儿们送去。三女儿家门口修地铁,公交车站改了位置,交通不方便,丁哥哥的电动车走街穿巷不受影响,最近她家又生了二胎,家务事正缺人手,帮她们买买菜,也算帮到点子上了。前不久,丁姐姐生了带状疱疹,疼痛难忍,丁哥哥骑上电动车,带着丁姐姐到处寻医问药,有一家中医院梅花 针治疗带状疱疹有奇效,丁哥哥陪着丁姐姐往返多次,经过治疗缓解了丁姐姐疱疹神经痛。丁姐姐逢人便说,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我得了这场病,丁哥哥就像变了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