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父母的都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了,但是很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是不得法的。
父母的“教”更多的是经验之谈和经历的讲述,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与社会的进步步伐。父母的“教”更多的是啰里啰嗦的说教,不太注意、也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内心感受以及心理需求。父母与孩子双方都是各行其是,父母说自己的期望,孩子做着自己的事情。作为成年人的父母不能换位思考,不会从孩子的真正需要出发,总是说着一厢情愿的话、做着令孩子反感的事,根本无法产生共鸣,无法产生共情,教育行为也就无法落实,教育效果更是无从谈起。
一个人在遇到无法处理的困难时,往往会表现出消极的心理状态,那这种状态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可能在孩提时代没有得到应有的亲子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就会缺失人之本性中的积极性、进取性。作为父母能够给孩子的就是积极参与其中,最起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是乐此不疲。孩子的一切都是父母所赋予的,天性、习惯、责任、挑战。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往往又成了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问题解决者。让孩子人生道路上最为重要的家庭因素成为了空缺,这对孩子的成长绝对是不利的,且有害的。
幼儿的本能需求是最真实的需要。这也是他感知世界、感知情感的一种表现。作为父母,特别是妈妈,要善于发现,并且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幼儿的这些需求。“孩子找妈妈,是人类的第一本能。它表现对母亲乳房的需要、对拥抱的需要、对抚摸的需要、对母亲声音的需要、对母亲亲吻的需要等。”父母能够在第一时间满足幼儿期的孩子,才会养育出一个“正常的孩子”。
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作为父母难吗?难!
得不到父母的陪伴,那么孩子难吗?难!而且更难!因为孩子正处于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他们需要父母的陪伴,却难以得到父母的陪伴。
陪伴是是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是最有力量的教育方式。但,这也是对父母的素养的一种考验。
我们也应该明白,陪伴的效果可能表现的不太明显,收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长久的,教育效果也是最牢固的,甚至是不可改变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