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劳动是一种常态,从能做事的时候开始,就要力所能及的帮家长分担家务,比如扫地、刷锅洗碗、喂猪喂鸡等。到上学的年纪,到了学校也不例外,农忙时节要去生产队义务劳动,一般都是插秧季节,主课上完了,老师就带领我们往预约的生产队去拔秧。记得那时社员们对于学生的到来是满开心的,笑脸相迎,提前准备好绿豆茶,好像我们就是奔着绿豆茶去的似的。那时的秧实在难拔,隐隐记得当时地里长着一层细细的、软软的草,名叫牛毛毡(真的像牛毛),铺在地上很结实,走在上面很滑,这样的田地长出来的秧苗,像焊在地上一样 ,我们的到来,让他们看到了人多力量大 ,很快投入劳动,没想到地里面还住着许多蚂蟥,胆小的孩子害怕蚂蟥吸血,劲头又小,在地里乱跑,拔起的秧苗少,被拔断,被踩倒的现象却很严重,估计我们走后他们要收拾好一阵子。他们是否后悔我们的到来?不得而知,只记得当时一张张笑脸望着我们,好像我们有多大功劳似的,现在想来,我们除了喝完一大桶绿豆茶,其他的忙帮的并不多,不如说是添乱。
虽说添乱,却也热闹,满地的大人小孩,一幅繁忙的劳动风光图,到现在还记得当时的场面。通过走进田园,以大自然为课堂,我们认识了很多植物,结交了无数昆虫 ,不像现在的孩子,五谷不分,一片树叶还得在课堂上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