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好读到关于“早起”这个话题,我联想到了自己决定早起的一些事情,这其中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对我自己来说还是蛮有激励和反思意义的。
早就听说早起的好处,我也在这个事情上经历过几次三番的失败。
今天读到关于早起的内容,我才发现自己之所以坚持下来了,竟然是误打误撞的用到了书中讲到的一些方法,这也证明任何一件事情的成与否都是有逻辑和方法的,用对了,事就成了。
我总结了一下,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对于早上这件事情心态上的转变。
相信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早起就是给自己规定一个早起的时间段,每天都要按规定的时间起床,就算再困也要在闹铃响起的时候起来,如果不起来就会觉得失败,一次没做到,两次没做到,就干脆放弃,我之前也是这样的,给闹钟订到5:30,有时如果晚于5:30起来就会自责,然后接下来就是放弃。
其实正是这种给自己设定绝对规则的做法最终让我们想做却做不到的。
我忽略了早起真正意义是什么,只纠结过程和形式了,我早起是希望利用这段时间做更多有益于自我提升的事情,所以今天早起10分钟明天晚起十分钟,不影响我整体的做事步骤就行了,因此是不是在规定的时间起来就不重要了。
当我想清楚这件事情时,我就取消了闹钟。每天自然醒来,有时候是凌晨四点多,有时候5点多,有时候6点多,甚至特别累的时候是7点多起来。
我让自己在早起这个事情上绝对的自由。
这样我反而坚持下来了,改掉了之前熬夜的习惯,平均早起时间比以往要提前1个半小时。这无形之中我多了一个半小时的清醒时间用来学习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而且还养成了好的作息规律。
我这样方式和今天读到的《认知觉醒》一书中周岭老师的方式是差不多的,不同之处只是他平均时间比我起的早,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都用这种不设闹钟,不参加团体打卡,不规定起床时间的方式,实现了早起。
老师这样做是因为知道其中的原理,而我纯粹是根据自己的感觉误打误撞,但这也让我明白一个规律:
在诚实面对自己身体和内心感觉的基础上,给自己一些可以承受的约束来做事,更能把事情做成功。
而老师的科学方法其实也是在遵循人体本能的反应,根据研究,人的睡眠是由一个个睡眠节点构成的,每个睡眠的节点是1.5个小时,因此如果我们的睡眠达到3、4.5、6小时的时候醒来那刚好是在一个睡眠节点的结束期,这个时候就是符合身体的生物钟的。醒来起床就特别的轻松。
用闹钟叫醒则是在我们进入睡眠周期时强行打断了我们的睡眠,这样对我的大脑神经影响很大,相信很多人都有过闹铃响起时不愉快的难受感觉,然后一天都无精打采,但也有人只睡了3、4个小时一天下来精神状态还不错的经历,那是因为我们在顺应自己的身体反应做事。
从早起这个事情也可以向我们说明,长期做一件事情不是一味的坚持,而是在一开始时通过力所能及的坚持后,找到这件事情的自然规律,按照规律来做,才是正确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