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让我产生触动的五件事,过于零碎,不成系统。但是我还是原因写出来,因为我有写出最烂文字的自由。
说不定,这些内容里或许有对你有启发的地方,哪怕只有一个,我也觉得价值达到了。
01 紧盯着一件事,直至完成。
自己习惯早上到公司后开始写日课,不过上午的状态不稳定,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可以一口气写五六千字,差的时候几百字都写不下去。
对于这种状态,自己曾经做过反思,一定要低难度启动,尤其是当状态特别低迷时,可以从最小的事做起,但是不要停下。
虽然做过这种反思,但是貌似并没有认真执行过。昨天又出现了状态低迷的情况,浑浑噩噩,脑子一片浆糊,写什么都不在状态,总想着拖延,什么事也不想干。
本来觉得自己的日课又要完蛋了,后来索性硬着头皮开始写,想着哪怕写的再垃圾,至少写完。
于是,紧盯着这件事,最终顺利完成。
这个启发很让我触动,没有谁是可以一次性做好所有事的,也没有谁一直处在比较好的状态里。遇到这种情况,不妨降低难度,小步跑,让大脑逐渐加热升温,紧紧盯着手里的这件事,直至完成。
当完成时,哪怕再垃圾,也能得到个及格分,如果总是拖延逃避,开头或者计划再完美,也是零分。
所以,当状态不好时,不妨慢下来,低强度启动,小步慢跑,说不定有奇效。
02 搞明白读书写作的意义,才能拥有动力
昨天下午看了师北辰的一本书《写作是精进自己的最佳武器》,里面提到一个观点,我特别认同。
他说,我们要明白读书和写作的意义,知道这件事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你才能更好坚持下去。
也就是说,坚持一件事的动力,不是学到了什么方法,而是明白这件事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
比如与我而言,读书写作,这两件事不能分开讨论,是提升我认真,改变我思维和看世界眼界的方式。
我希望通过读书写作让自己变得更好,希望能拥有自己的代表作品。
在这个目标和目的的指引下,我一直都在坚持做着自我提升,坚持读书写作和运动,坚持每天做有意义的事,也坚持让自己每天复盘反思,希望看到自己的成长。
而这个梦想和目标,也一直在激励自己去努力,虽然过程比较痛苦和艰辛,虽然也经常出现拖延逃避和行动力缺失的状况,但是总的方向和趋势是好的,也实实在在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
我想这些都是自己能坚持读书写作的最大动力。
做一件事,一定要明白价值和意义,搞清楚自己做这件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自己当前做的事,能否帮助自己更好实现这个目标和梦想。
通过自我反思,可以更好认清自己的现实情况,可以积极提出改变的策略。当然,最重要的是就是行动。
03 写作需要不拘一格,也不要给自己设限
昨晚上看俞敏洪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看了几篇,触发了自己的一个思考。
他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我能否把他的这篇文章介绍的内容或者给我的触动,自己照此写一篇出来呢?
其实这个想法,之前一直就有,无奈一直停留在计划和空想里,并没有实际行动。
我后来想了想,一直没有行动的主要原因是总觉得自己的写作定位是个人成长,对于这类鸡汤式文字不太感冒。
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既然想要改变,就不要排斥任何成长和改变的机会。本来,仿写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说不定,如果把他的这些文章都仿写一边,能找到更好的途径和路子呢?
人不应该给自己设限,写作也需要不拘一格,该行动就要行动,如果做都不去做,谈何改变?
难道总期望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来做这件事吗?
04 形成体系,关键是有问题
今天早上看IDO老徐的星球文章,里面有个说法,找到一个领域的100个问题,逐个解决,就可以形成体系。
这个说法跟古典老师如出一辙。古典老师曾经也说过,体系的顶端是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就无法形成体系。
因为建立体系和结构的过程,就是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
如何做呢?
寻找100个问题,逐个击破。
这个说法跟冯唐在麦肯锡学到的方法类似,寻找100个关键词去写。
通过大量主题式阅读和写作,可以快速建立起一个基本框架和认知,再通过这个框架和认知去添砖加瓦,最终变成体系大厦。
这个方法值得尝试。
要说明一点,知道是一回事,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
不要觉得自己知道流程,就可以很顺利做出整个过程,并非如此。
这里一定要多谨慎,只有切实行动才能知道问题在哪里,千万不要被大脑的自我满足感欺骗。
05 好的内容可以更好传播
今天早上翻看自己曾经写过的文章,尤其是头条和百家号上写的那篇《坚持跑步和读书的人,都是什么人》,阅读量很大,算是自己的一个小爆款。
今天还意外发现,居然有人转发了自己的这篇文章。
这说明,好的文章是长脚的,可以自己跑的很远。
这个内容给我两个触动:
1、一定要专注好内容;
2、多写大家关心的、有启发和触动的文章,选题和标题是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