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印象派和艺术家杜尚的小便池的反叛路径,让我联想到故意品牌战略。所谓颠覆式创新,不管是艺术、设计、管理和个人成长,追求突破的共同特征,在我看来是,要找到区分,不管是区分与之前的创作,还是区分于他人的创作。这个时候的维度不是在于比较,而是在于选择一个自己认定并需要不断推进的方向。来说杜尚,他不认同社会对于艺术的界定,他也不屑向外界做过多解释,而是采用这样一种行为,惊动到所有人,并产生辩论,直到大众意识到这种行为是在推进人类艺术发展到更高的阶段时,他的行为被理解和记载,进而被追捧。杜尚显然不是在追求影响力,是在追求突破艺术本身的外在限制。品牌创新也呈现了类似的路径,创新师重新构建一种关联,比如MiniCooper,就是用这种敌意品牌,迅速划清与大车的概念,随你接受或者放弃,不去哗众取宠,不去取悦客户,而是自然地吸引一批高忠诚度的用户,建立了流量的护城河。
同时,更深地理解了艺术和设计相通之处,艺术思维经历过被工具化的阶段,比如说杜尚之前,和印象派之前,突破限定后的艺术,由艺术家来决定什么是艺术。设计思维,则更加强调用户思维,同理心的建立,没有从使用者角度去考虑的设计,是失败的,即便是个艺术品。所以大的商业品牌在打造自己的产品时,身兼数职,即是艺术家,也是产品设计师,更是心理学家,一个好的产品设计具有多维度的判断视角,并且一定是综合一体,当有了艺术审美这个护城河之后,就大可以敌意品牌傲视群雄,比如乔布斯的iPhon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