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药是很痛苦的一件事。不过还能喝药,说明还好,又是一件幸福的事。对于我而言,什么事都喜欢把它变成好玩的事。
譬如生病了,西药很少有能包治百病的药,不知道消炎药、止疼药算不算包治百病。但是中药就不一样,好多病,通用的好像就是那些成分的药。这是我在研究我吃的中药名时惊奇发现。
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有病找上门。特别有趣的是,当西药无能为力或者说还没有到开刀地步,自然而然就求助于中药。内脏不舒服去开药:桂枝、牡丹皮、白芍、党参、厚朴、柴胡……腰腿不舒服,好像还是这些,皮肤过敏了,也是这些,体内有结节,还是这些。只是每次在里面加点其他的药。主打的药好像都是包治百病的这些药。
吃的多了,我就发现,给我开的药很好玩,虽然大夫不同,所治疗的病不一样,但是药性基本都是微毒,大寒。我就想,我得有多热,我体内有什么?还需要以毒攻毒?需要寒性如此多的药来治疗?太好玩了。
大夫见多了,遇到的也是千奇百怪。有一次一个大夫给我搭脉,问我的父亲还是母亲心脏不好?我说是父亲,因心梗过世。他立马给我开治心脏的药,还是自制的药酒类的药,把我吓一跳,我说不,我虽然心跳每分钟平均四五十次,比一般人低,但是我知道我绝对不需要药酒调理心脏。我多少还是知道点自己的身体状况。
药里面最痛苦的是有这些药材:各类的虫子和奇奇怪怪的动物躯体。我细细看过:鼠妇虫通经利水、解毒止痛。土鳖虫土鳖虫性寒,味咸,有小毒破血消癥,逐瘀通经,抗栓,调脂。蜣螂在中医里面认为其味咸、寒、有毒,是归胃、大肠经,能定惊、破瘀、通便、攻毒。首先治惊痫、癫狂、症瘕。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解毒。反正看着这样虫子就心生怕意。
我有时候会胡思乱想,是不是我吃的虫子太多了,所以上次我去商洛玩,就被虫子把腿咬得体无完肤,害得我仓惶离去。
好了,又开始为了皮肤吃药。一看药名,我笑了,太好玩了,这次是被虫咬了,没有虫子当药材,全部变成花了: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防风解热、镇静、镇痛、抗过敏、调节免疫功能、抗凝血、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夏枯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透骨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解毒止痛。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这些药和我前面各类病吃的药有什么不同?就是少了点虫虫。呵呵,上次我把虫虫当药材吃了,这次估计是虫虫把我当药材咬了。其实想通了,天地万物也不就如此,你吃吃我,我吃吃你,生生世世就这样轮流转。
还有一些药材也很有趣,譬如地黄,就有生地黄和熟地黄之分。同种东西,经过不同加工,药性也不一样。
百度可知:熟地黄和生地黄不一样,它们都来源于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刚挖出来的块根叫做鲜地黄,晒干后就是生地,将生地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黏腻就成为熟地黄。经过炮炙的熟地黄和生地的功效有了很大不同,古代医家描述生地黄能生血补血、去烦躁,熟地黄大补血衰、填骨髓、益真精,也就是生地黄性寒,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滋阴养血的功效,熟地黄性热,具有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的功效,使用的时候需要分清两者的功效区别。
好多中药名很好听的:凌霄花、杜若、白芷、紫苏、半夏、辛夷、木槿、七里香、六月雪,不说治病,就是单单读读这些药材的名字,就感觉像青青蔓蔓的花地,又像婷婷聘聘的女子大观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