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笔记35:周书·不为商人所见用的“大法”
古人成书,真的是微言大义。以《论语》为例,本来所录皆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这个编纂工作似乎是没什么空间的,可当我们真正将每一章节看起来是零碎无关的段落连缀起来时,还是会发现其中的窍要。比如《论语·微子》,从微子、箕子、比干讲到柳下惠,再到楚狂接舆、长沮等一干隐者,再说会到伯夷、叔齐等逸民、路过逃亡四方的乐师,最后又扯到周八士。乍一看,海阔天空,不得要领。实际上,认真琢磨时不难发现编者在告诉当政者:殷商纵然有微子、箕子、比干那样了不起的人物,不能重用,照样亡国了。贤人就是那么回事,政治清明时,能够推动社会发展。政治昏昧时,或为逸民,或流落民间。一旦失去贤人之力,王朝势必走向衰落。周朝的兴起,是因为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周八士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家连续四个双胞胎,都能为王朝效力,彪炳史册,这是多么罕见的“人尽其才”的代表现象啊!
不单单是人才,好的行政大法也是如此。能够得到重视,自然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否则的话,只能是“疯子”头脑中的疯狂想法,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商纣王时期,见自己的建议不能得到采纳,微子逃走了,箕子装疯被卖为奴,比干被残暴的纣王剖了心肺。这是一个王朝对待仁人的态度。
武王伐纣建立周王朝后,整修了比干的坟墓,礼敬了商容的故居,释放了被囚禁的箕子,并且虚心地向箕子求教治国之道。这是另一个王朝对待仁人的态度。
武王带着箕子返回镐京,向他请教治国的方略。这个时候,箕子怎能不倾囊相授呢?
箕子首先介绍了商王朝治国方略的由来。天帝传给禹帝,禹帝发展完善并且确立了它。很显然,从夏王朝到商王朝,虽然发生了暴力的政权争夺,但对于治国方略而言,却是一脉相承的。周武王的虚心求教,实际上延续了这个一脉传承的过程。
一、五行
五行之说,最早出自《大禹谟》的“六府三事”,大禹认为,为政的关键在于妥善善待民众,主要应该关注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水、火、金、木、土、谷六种要素。经过历代天下共主的体察、完善,最终表述为箕子口中所说的水、火、木、金、土五行。在这里,先民们进一步拓展了五行的属性特征以及作用、味道等。
二、五事
一是仪容,仪容要恭谨;二是言论,言论要正当;三是观察,观察要洞明;四是听闻,听闻要广远;五是思虑,思虑要通达。这五件事实际上是对为政者的要求,依照此要求进行训练,可以让为政者不至于犯糊涂。
治国要解决的不是全部问题,而是要努力避免人祸,人的清明安和可以避免愚昧、冲动带来的人祸。“五事”说到底是避免人祸的。
三、八种政务
这八种政务分别是:一是食,二是货,三是祀,四是司空,五是司徒,六是司寇,七是宾,八是师。
这八种政务实际上是《大禹谟》中谈及的“三事”的具体化。大禹认为治理的当务之急是做好三件事——正德、利用、厚生——端正人们的德行,便利人们的物用、丰富人们的生活。箕子所传的八种政务中,吃饭问题、财货问题和惩治盗匪属于厚生,祭祀问题、宾客朝觐、管理教育等属于正德,空间管理和军事管理属于利用。
四、五种计时方法
关于计时方法,对于农业社会而言,十分重要。
箕子所传的计时方法有五种:年、月、日是三种计时方法,借助观察星辰的出没情况观察、利用天时是一种方法,推算日月运行所经历的周天数,确定闰月、调和四时是另一种方法。
这一部分属于科学知识的范畴。
五、建立君主权威的基本法则
诸如百姓不结邪党,百官不相攀附之类的,箕子讲了许多,其中,最为关键的有两点:
一是百官之长纵然享有丰厚的俸禄,如果不能让他们为王朝作出贡献,这些人照样会责难君王。那些无德之人纵然赐给他福泽,他们仍然会诱使君王为恶。二是“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天子首先要向臣民的父母一样关爱民众,才能称为天下的君王。
六、君王统御下民的密术
君王统御下民,有三个关键密术,分别是正直、刚克、柔克。
首先,君王要成为“正直”的化身,也就是公正、廉明者的化身。由此延伸看来讲,就是将赏赐有功、惩罚有罪、享受代表“战果”的美食的权利,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失去了这些权利,就失去了做君主的资格。“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即便是为人父母,恐怕也要牢牢抓住这三种“特权”。
至于刚克和柔克,无非是对待不同特点的人,导引其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中庸》中,孔子盛赞舜帝——“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做天子的,首先要具备“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胸怀与能耐。
七、决策科学
商王朝最擅长的便是“卜筮”,今天的甲骨文多是当年卜筮的记录。卜筮本质上是为了决疑——不疑何卜?
说到底,卜筮是为了完成科学决策。箕子为武王再现了商王朝卜筮决疑的原则和过程。
遇到疑难问题,先要在自己心中思虑一番,再与卿士商量,有了结果再征求民众的意见,最后才问卜占蓍。结果一致当然是最好的,如果结果不一致,可以相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在周武王所处的时代,大概不会有比这个更科学和民主的决策体制了。
八、气象常识与治理
天象分为五种,分别是雨天、晴天、温暖、寒冷和刮风。 五种天气齐备且有序发生,就叫风调雨顺。五种天气现象不均衡,某种天气现象过多或过少,都会带来荒年。
与天象相对应的,君王的德行也有类似的表象,比如肃敬、修治、明智、善谋、圣明,比如狂妄、错乱、逸豫、躁急、昏昧,都同天气现象一样,影响着民众的生活。
君王、卿士、官吏的影响,如同年、月、日对人的影响一样,一旦发生错乱,天下就会发生变乱。
九、五福六祸
今天我们讲“五福临门”就来源于此,“五福”分别是长寿、富贵、康宁、与美德偕行、能长寿善终。
“六祸”分别是早夭、疾病、忧愁、贫贱、邪恶、懦弱。
商人世代相传的为政“大法”,不可谓不完备,奈何还是无法避开人祸,最终为周人所取代。人,永远是治理中的第一要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