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这样读书就够了》第八篇读书笔记。
1
就像逛街购物一样,你有购买的决策权,但无法选择未出现在你面前的东西,只能碰到了再判断。所以,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怎样可以避免逛街式学习,在“学什么”的课题选择上能否实现“自我导向”?
这里的逛街式学习,是指那些漫无目的的逛街购物,不知道自己缺什么衣服,不知道什么样的衣服适合自己。买下一件衣服,可能因为服装店刚好打折,或者一个促销员极力推荐,也可能一时冲动。这种逛街的结果通常花了一大笔钱,买回一堆后续用不上的东西,白白地浪费了时间、精力、金钱。
“学什么”,读什么书,这件事也是一样的。要学的课题成千上万,每一个领域下的书籍又是成千上万。在行动之前,购买之前,对自己的学习动机要有清晰的了解。
读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自己的目的,或是为了拓宽见识,或是为了增进理解,或是为了获得资讯,或是为了娱乐消遣。
在读一本书前,先问自己两个问题:为什么读这本书?为什么不是另外一本?而不是随机抓取一本书就读。
2
每个人的知识体系就像一座城市,一两幢摩天大楼成就你的专精,周边低矮的建筑群成就你的广博,还有随时建起的经济适用房。那么,职场核心能力就像市政公共设施,如城市路网和各类管道,不太容易被注意到,但任何一项过于薄弱的市政公共设施,都会严重地制约城市的发展。
这段话论述的是知识体系和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
知识体系是展现在世人面前矗立的城市建筑群,核心能力是隐藏在地下的城市管道,为这座城市提供保障和能量。在书中,作者还打过另外一个比方,具体岗位上的技能就像武侠小说中的招式,核心能力就像是一个人的内功,内功深厚学什么招式都是如虎添翼。
就像我以前在文章中分享过的那位财经博主,他之所以那么成功,就因为他通过学习积累和构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知识体系(城市)。财经是他的擅长领域(摩天大楼),此外他在游戏和篮球(其它建筑物)这两个方面的爱好,也大大地拉近了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加了阅读粘性。
那这种知识体系又是如何呈现的呢?通过他的写作。
3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在学习和成长上能犯的最愚蠢的错误就是有优质知识的地方“摸着石头过河”,或者舍弃优质信息,沉迷于劣质信息。
君子慎始:凡事要谨慎地开始,比干重要一百倍的是往哪里使劲和怎么干。
作者认为,当你遇到一个问题,那么别人也可能遇到过,与其自己慢慢摸索,不如去读书,去请教,可以少走弯路,少摔跟头。
4
经验与反思不可偏废,知与行要相互促进,形成循环。
有句名言家喻户晓,“没有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讲的就是反思对于人生的意义。
还有一句话“痛苦不是财富,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讲的是反思让痛苦有了价值。
这两句话,同时道出了反思的作用。
经验是我们对经历过的事情的总结和沉淀。
反思是一种事后复盘,这样做得对吗?在当时的情境之下还可以有其它的对策吗?自己对这个结果满意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失败的教训又是什么?事件的关键点是什么?决定事件成败的因素有哪几个?
这样一连串的追问下来,这段经历就成为了成长新的起点,这段经验就得到了升华,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对以后的我们行为提供参考和方向、指导。
就比如写作这件事,网上很多人都说,废话少说,一个字——写,写得多到时候自然就好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非也。我随手翻看了几个简书上日更1300多天的简友的文章,对比他几年前的文章,水平差别不是很大。
由此可见,不但要写,还要思考怎么写得更好,并做好规划。不止要埋头拉磨,还要不断地抬头看路。
我为自己的写作成长定了一个三年计划,第一年是启蒙期,保持良好的心态,广泛阅读,多做阅读笔记,坚持日更;第二年是成长期,找准方向,磨练文笔,多向名家和名篇学习;第三年是发展期,持续精进,持续创作。期间每个月做一次总结、计划和反思,并做好记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