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余光中和朴树,放在一起聊聊

余光中和朴树,放在一起聊聊

作者: 幸福姐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7-12-14 20:23 被阅读18次
    图片来自网络

    看到余光中先生去世的消息时,临沂正飘着漫天雪花,朋友圈都处都咏叹着雪的美好和约火锅的热闹。而我,终于知道这场雪早不下晚不下,偏偏今天下是什么意思了。

    它是为余先生送别的。

    我不是中文系毕业的文艺女青年,对余先生的诗也就只知道那首红到聒噪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百度百科上是这样简介这首诗的:《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对于这首诗,多年来我早就无法完整的背诵,能记住的也仅是“这头”、“那头”,可是我知道它是我青春时期爱上文字的启蒙。就是这样短短不带修饰,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开启了一个懵懂少女的作家梦。而当年那个少女就是我,虽然梦想都随着现实扔进记忆的洞穴去了,可是,对余先生的感激之情却与日俱增。因为今日我虽没成为作家,但是我依然热爱文字,喜欢写字,文字能给我力量,能让我在鱼龙混杂的世界保持一份清醒,拥有一份洞察世事的能力。

    余先生走了,再也没有乡愁。


    图片来自网络

    朴树,这个名字对现在都是流量小生当家的娱乐圈来说,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他就像是大街上随便擦肩而过的路人乙一样,完全引不起注意。但对八零后们来说,他的歌却是我们的集体回忆。《那些花儿》、《白桦林》,每一首歌都是一个完整的可以再演绎的故事,都可以让现在八零后油腻腻的饮食男女在夜深人静之时,把心放下,坦诚面对自己。
    对他来说,只是一首歌而已。对我来说,却是我的整个青春。青春不再来了,肆意挥霍的时候根本想不到有一天会后悔,年华老去才认真想再重头开始。
    朴树也消沉过,现在依然如此。记得不久前看过对他的一个采访,大意是像他这么一个名望甚高的歌坛前辈为什么会上这样的综艺节目。他回答说,因为没钱。
    真实而率真,配着他清晰可见的皱纹越发让人生畏。在遍地是金的娱乐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歌手没有钱,这发生在朴树身上,可信。

    大雪纷飞送别余先生的日子,为什么想起朴树?

    《大事发声》节目录音中,朴树演唱李叔同的《送别》,歌未过半,他就哽咽掩面而泣。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衣领中一根长长的线头就散落在前胸,格子长衫中是单薄的身躯,头顶的白色毛线帽映衬着黝黑的肤色,对比鲜明又扎眼。我不知道他唱到动情处想到了什么,我只知道这样的男人在这个下雪天给我深深触动。

    音乐给人纯粹之美,生活却会让纯粹的人遍体鳞伤。

    喜欢一首诗也罢,喜欢一首歌也好,爱屋及乌总会喜欢诗或歌背后的那个人。远在台湾,已经故去写下《乡愁》的余先生,和远在北京热爱音乐的才子朴树,永远不会知道有我这样一个人,在今天因为他们而写下这段文字,谨以纪念远去的人,逝去的青春和生活的一声叹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余光中和朴树,放在一起聊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cl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