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昨天带着小宝去马老师家,我们在聊天,小宝在我旁边玩,后来跟我要手机,要看“汪汪队”。我跟他约定了10分钟的时间。后来10分钟时间到,他说还想要看,我没有同意。他一直说要看,我有片刻的松动,那一刻我马上有所觉察。我松动,是觉得孩子打扰到我们了,我想让他马上安静(自己图省事的本能需求出来了)。我又去感受了一下,老师他们会被打扰到吗?我非常确定地相信,我们都具备一定的定力,我们都有安在当下的能力。我坚定地告诉孩子手机不能给他看。几个回合,孩子就找其他事情去了。
2、昨天中饭是从家里带的,在单位茶吧吃,米饭就着咸鸭蛋,小宝一直说好吃。他说明天还要这么吃。
今天家里没有饭可以带,我想着带一个咸鸭蛋,到食堂的时候可以给小宝配饭。到饭点时,小宝说他不要去食堂吃,要在单位吃。我说我们中午没有带饭过来,没办法在单位吃的,让他跟我去食堂。他还是说不要去。我马上想到了法子,我说我吃完饭后从食堂给你带米饭过来,你配咸鸭蛋吃吧?小宝很高兴。这是孩子第一次脱离大人身边一个人呆在我办公室,我也很高兴,孩子越来越独立了。后来他吃饭的时候,我跟他说:我家小宝越来越独立了,现在是一个人在妈妈单位吃饭,很快就能跟隔壁小姐姐一样,自己拿着妈妈的饭卡去食堂了!
想要什么,就去说什么!
3、前天晚上,因为大宝作业做得极少,我冲他发了一些牢骚,这些牢骚虽然是对大宝讲,实际上是对先生的不满。这个牢骚以一句话结尾:你的假期总共只有4个星期,现在已经过了1个星期了!
前天晚上以及之前的几天,因为我介入了太多大宝学习方面的事(催促大宝做作业、因为大宝作业做得少而焦虑、给老师上传作业),因而对先生有越来越多的不满,有情绪在。后来我意识到是我自己主动越界造成了现在的局面。我有一种感悟,两个人在一起,会比较自然地形成一种惯性,就是一个人做得多另一个人就会做得少。夫妻之间是这样,亲子之间也是这样。孩子的学习,一旦家长越界多,孩子就做得少;夫妻之间的分工,一旦有一方越界做得多,另一人就做得少。这就是人的趋利性,怎么舒服怎么来,天性中的“惰”。
前晚,我气呼呼地去睡下,在玩游戏中的先生把大宝喊过去,说帮他捋一下这个假期到底每天需要写多少作业。先生这样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才是具体的帮助,让孩子清晰自己到底需要怎么做、做多少。我相信,先生一旦介入,他自然会去盯孩子的学习之事。
昨晚,我回家太晚,我看到孩子已经尽力在做作业,这就够了。我也不再因为大宝的作业没有上传而焦虑,那是先生和大宝的事。
今天,我看到先生把大宝的作业传到了群里,又给大宝建了一个微信,让他自己进群。
他想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就想办法让孩子去接受和承担自己的事。而妈妈经常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介入得太多。这就是我和先生的区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