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是个会操心自己能不能得班里第一的孩子。也不是操心,只是因为付出的足够多,所以会担心回报率。考完后会赶快对题,查书,回忆做得对不对,也会安慰自己,得了高分是奖赏,得不到也不要气馁。
读大学开始就很少期待这些了,因为是文科类,没有标准答案,“可操作性”又太强,渐渐就不再期待只凭单纯的努力可以获得对等的结果了。
然后就是工作后的资格考试。在这类考试改革前,做为年青人,是会对它们抱有期待的。倒不是考过了就会如何,只是会相信它们是有价值的。
再后来,就失望了,就不再考试了。
但最近两年,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又捡起了这些东西。只是,现在操心的是能否通过。
把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自己也吓了一跳。隔了足够长的岁月,此刻写下这些的人,已经颓废了吗?不,只是这个人,对一切都不再抱有期待了。
当然也不是放弃,就只是不再期待。不再期待努力后的结果,不再期待真实的力量。
有个故事说,一个特别有钱的人,有一天觉得自己悟了,于是去跟庙里的高僧说:我现在视金钱如粪土。高僧回:真悟了的人啊,视金钱为金钱,不视它如粪土。
所以,写着字儿的小姐姐是悟了,还是没悟呢?
问考试是什么呢?还真是不好回答。你说它代表了公平公正公开?还是代表了某个人的努力程度?抑或是某种为了名正言顺的说辞?某种淘汰机制?好像都不是。
考试就是考试。如果它真的承载了什么,这重量也终有一日会令它不堪重负,及至沉没。
而如果,仅仅将考试视为考试,甚至,是可以享受这个过程的。一切当下都值得珍惜,因为一切当下,都终将逝去。
写到这里,忽然觉得通过与否都不重要了,期待就更不必了。
什么是什么?这样的句子统一回答:什么就是什么。当内心百分百认可这样的回答时,或许就可以获得生命最宝贵的东西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