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三》有这样一个题:下面的句子写出了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读一读,试着写一写类似的情景。
这个小练笔同学们很感兴趣,我让他们注意观察,写一写朝夕相处的同学。中午的时间他们都很用心地做了准备。
下午到校的时候,我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小练笔”,茁同学写的是翔同学认真看书的样子,很细致,很传神。
我让翔同学说说自己听了后的感受,他站了起来,噘着嘴,一脸怒气,嘴里还一直嘀咕:他是抄袭!他是抄袭!
其实我感觉茁同学写得很真实,和我观察到的翔同学的表现是一样样的,只是有一个句子是借用了书上的例句。
翔同学很怪,从没见他和同学和气地说过话,总是带着怨气,一言不合就和同学吵闹。但是他很爱读书,书可能就是他唯一的朋友了,和大家的关系处不好是我意料之中的。
孩子们的展示兴头正浓,可是有了翔同学这个意外之举,场面有点尴尬。针对翔同学的这种评价,我很不客气地指出了他的这种处事方式的“败笔”以及他和同学们处不好关系的问题所在,他感觉很委屈,哭了起来,没有像以往那样哇哇大哭,控制着还是控制不住的样子。
我曾和他交流过,但是这孩子一根筋,认死理,一下子要改正过来是有很大难度的,但是必须得改,不然以后整个的人生将会受影响。
下课后,我又找了他,他说自己总觉得同学们在笑话他,我告诉他茁同学之所以能写得这么传神,就是因为他在认真观察你,是真心把你当朋友的,你首先应该珍惜这样的朋友,向他表达你的感谢,而不是指责,更不能敌视。随即我又告诉他怎样面对这件事,怎么样处理才是最优化的,怎样评价才是最妥当的。
与人相处是门学问,教育学生与人相处更是一个大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