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冷酷实验」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证实人是怎样在心理或认知上组织各种互不相连的特征,并产生一个完整的印象。研究者:所罗门.阿希。
两次实验中,他分别向每一个对照组展示一组描述性格特征的词表,词表中只有一个词的差别。
第一次实验,性格特征词表;「热情-冷酷组」
A组:聪明的 灵巧的 勤勉的,热情的,坚定的、现实的、谨慎的
B组:聪明的 灵巧的 勤勉的,冷酷的,坚定的、现实的、谨慎的
第二次实验,性格特征词表;「有礼貌-粗鲁组」
A组:聪明的 灵巧的 勤勉的,有礼貌的,坚定的、现实的、谨慎的
B组:聪明的 灵巧的 勤勉的,粗鲁的,坚定的、现实的、谨慎的
结果从两个方面进行测量:
1,被试看完(以上)词表为被描述者写出的简介。
2,计算不同组的被试从(以下)18对形容词中选择每个次的人数百分比。
![](https://img.haomeiwen.com/i1964110/ae56e40ebc133aa9.jpg)
结果显示:
1,A组(也就是看到含有“热情”和“有礼貌”词表的)被试所做的描述较B组被试更为积极,赞美之辞更多。
2,看到含有“热情”词表的一组在选择形容词时,选择褒义词百分比高的惊人。
3,看到含有“冷酷”词表的一组的被试选择的更多为负面的形容词。
4,“有礼貌-粗鲁”并不具有“热情-冷酷”一样的影响力,也就是看到“有礼貌-粗鲁”两组词的人对他们选择形容他人的词影响不大。
5、要求被试把按此表中的词按照决定某人印象时的重要性排序:A组中49%的被试把“热情”排在第一位或第二位;B组中48%被试把“冷酷”一次排在第一位或第二位。
而将「热情-冷酷」,换成「有礼貌-粗鲁」时,90%的被试认为最不重要的三次中列出了“有礼貌”,54%的被试列出了“粗鲁的”。
由此发现:
1,某些性格特征扮演着核心特征角色,而其他性格特征则属于边缘特征。这两种类型的性格特征在个体印象形成的认知加工过程中发挥着截然不同的作用。
2,思维过程中这些性格特征是彼此相相互关联的。有些特征地位较高,有的特征地位较低,较低的会听命于那些较高的人格特征。
不是简单的把所有特质相加而形成某种印象,而是综合了他们之间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如下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964110/ce1edad98eea99f7.jpg)
研究还发现:对某人的印象随着核心特征的微小变化而改变,而且,印象的形成还会进一步改变我们对此人的行为方式。
202202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