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两个孩子的故事。
一个小孩在4岁的时候,在自家父母开的商店门口玩玩具,当父母进里面搬货的时候,就这一档子时间,这个孩子就被人贩子拐走了。
从此14年来,他的父母一直都在不间断地寻找他,从不放弃。
可是当亲生父母好不容易,历尽千辛万苦找到自己亲生儿子的时候,这个14年前被拐跑的小男孩对记者说:“我其实不是很想见他们,即使我见了他们,我也是肯定不会跟他们回去。”
见面的时候,他的父母颤抖着手摸摸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摸摸他的脸,用泣不成声的声音问他:“儿子人家对你好吗?”
他用很果断地点头来回答。
此时,有另外一个小孩也是同样被人贩子拐走,这个孩子一直没有忘记寻找自己的父母,他开始被拐走的时候也是4岁(真厉害)。
当他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的时候,非常高兴,认亲之后,逢年过节都会对自己的亲生父母嘘寒问暖,发去短信,打个电话。
他对自己的母亲说:“妈妈,我一直记得您,非常荣幸成为您的儿子,感谢您成为我的妈妈。”
这是多么有情有义的孩子呀。两者相较,第一个孩子则显得冷漠了很多。
看来,人真的是很奇怪的动物,虽然说血浓于水,但那只是自然界冷冰冰的遗传链条,本身并不自带感情,人与人的感情主要还是后天培养的。
我们可以尝试理解第一个孩子对自己父母亲的冷漠,自己被拐走14年来从来没有与亲生父母一起生活过,而收养他的人却对他百般呵护,视若己出。
这14年来,他很难不对自己的养父母产生亲人般的感情。
有句话说“生身不如养生重”。有一定道理。
只要是已经做了父母的人,应该都会为第2个孩子点赞。尤其是做母亲的看到这样的事实应该都会热泪盈眶。
如果没有买就不会有卖,唯愿天下无拐。
人是会产生感情,法却不容情!再善良的养父母在他们把小孩买来收养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他们与善良无缘了。
他们把自己的幸福与良知建立在他人泣血的悲痛之上,在这一点上对他们是绝无原谅可言的。
人世间之所以会发生这么多纠结纠缠的事情,就是因为人有感情。
感情是一种好东西,也是一种坏东西。人没有感情就成为了冰冷的机器,可有的时候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变成了感性战胜理性,陷入纠结。
小说里的杨康贪图富贵,认贼作父。其实不仅仅是贪图富贵吧,讲杨康爱慕虚荣应该有一点道德绑架的意味,他从小随着母亲跟了完颜洪烈,王府给他锦衣玉食的生活,他对完颜家应该不是没有一点真感情。
其实在现实世界里,像第一个孩子的应该为数不算少,像第二个孩子的应该不多。
在五六十年前,生活都很困难的中国农村,生的孩子又多,不少人家的孩子,送给了别人收养,以减轻负担,或者是为了生得一个男孩,然后把出生的女儿送给了人家。
这样的小孩长大之后,对自己的亲生父母其实谈不上恨,也谈不上爱。
如果没有人告知,他就会把自己亲生父母完完全全当做陌生人,不会有什么知觉感情,就算面对面也是不会产生任何情感的火花。
说血浓于水这种说法,在冰冷现实面前是很不靠谱的东西。他现在有一个完整的家,他也曾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如果他的养父母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给他植入正确的情义观这种情感因子,他是不会对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太有感觉的。
文字里的东西,往往都经过了情感的渲染,文字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世界,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当我们发现现实中发生的许多事与文字里看到的不一样,请莫要迷茫与怀疑。
因为,人就这么个揍性!我到底想表达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