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一次静下来去思考这个问题,大家都在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创伤,可是创伤之后是什么呢?
现在学术研究中对于环境和遗传所导致的成长,大概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正在发展的大概是自我调节的主动性。或许到了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一种自我调节的形式伴随着我们出现,这种形式便成了调节这个阶段的重要动力。可是如果这个阶段到了,可是形式却早已扭曲,不适合当下的阶段了,该怎么办呢?
从小到大,我们都有自我调节的形式在变化,这种变化,在大人眼里,或许已经不以为然,因为他们会说他们人生阅历更丰富,但是在孩子那里却是一次次新的突破,这种变化一直存在,我们也经常忽略它的存在,因为我们也慢慢习惯性忽视了它的变化。
如果有一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变化,并且发现了当下不适合的调节形式,我们会怎么办?矛盾、迷茫、寻找、求助……如果幸运,我们会成为一个真正了解自我,接受自己的整合的人,如果不幸,我们也会成为一个情绪不稳定,不自信,孤独胆怯的人,甚至是心理方面出现更多的问题。可是幸运的人哪有那么好做,又有多少呢?更多的人还是不幸的生活着罢了!
一直有个很好的朋友,她的观点我不赞同,但是引人深思。她说,以前的人,也没有自我整合,糊糊涂涂不也一样活着好好的,很开心很幸福,生活也没有不能继续,也没有天天迷茫忧虑。是呀!不也是好好的,难得糊涂嘛!糊涂会成为我们在寻找自己路上的一个保护伞,为我们看似很健康的人生遮阳挡雨。可是糊涂又何尝不是接受自己的一个障碍呢?因为糊涂,所以可以不必追究事情背后自己真正的意愿;因为糊涂,可以不必在意自己的成长。
一直以来,我都想要拥有一个可以每天无话不谈,彼此挂念的朋友。因为没有所以一直在寻找,过于执着,就成了自己的一个枷锁。每个朋友我都用心认真,可是慢慢这种用心成为了他的一种负担,因为我很依赖他,同时,也很想要被他依赖,想要一个可以真正的为自己考虑的人。这怎么可能,但是我还是会抱有希望,终有一天可以找到。知道一次次把任何一位朋友都看的无比重要,一次次送走朋友,才发现这种执着的限制。这种关系并不对等,所以一味地讨好和付出,这段关系早就不协调了。
所以,我是啦,是那个敏感,不自信,自愈的女孩,我想要带着自己的创伤继续发展。可是又该做什么呢?我想借助这个平台,长期记录自己一点一滴的成长和变化,可能有些变化并未被意识到,没关系,就写写被自己发现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