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的分享主要是校长和教师的专场,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去讲教育的管理,教育结构,以及教育的实践,突出重构教育生态的必要性。今天上午则是学生专场,从学生的立场呈现未来教育行为应该具备的意义,反观教育的问题,突出重构教育生态的方向。这种自上而下的设计恰恰生发出自下而上的思考,也体现了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培养人的过程。
教育 人 儿童一个上午一共有11位学生带来分享,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阶段。这些学生的分享一点都不逊色前两日的大咖,他们是我们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呈现出来了怎样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的过程,分享了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之后对教育的思考。
精彩之至,冲击力很强。甚至某一瞬间我会觉得自己作为一个老师到底给到了学生什么。提炼出来了几个关键词。
坚持。真正的热爱体现在坚持。
一年级开始至今1000多天,每天坚持写日记的宋宸宇轩,已整理出22本日记,以此来留住童年,在坚持的过程中养成一种习惯和品质。
教育 人 儿童曾经的“网瘾”少年陈果,由于父亲的几句话,坚持改变生活方式,重新认识网络游戏,并以程序员的身份重回网络,在坚持的过程中体验自律。
教育 人 儿童呈现出了不同时期时间表的柳亦池,在项目式学习中和同学“斗智斗勇”,坚持做好组内研究,最终在坚持的过程中把自己变成时间的主人。
所以,习惯由于坚持变成自然,自律因为坚持变成自强,时间因为坚持而变得充裕。
兴趣。用一个爱好来辅助学习。
被称为“节气女孩儿”的齐香媛,在五岁时提出的问题“什么是节气”,通过旅行,观察,记录研究节气,并整理出版了一套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绘本。
偶然的机会和表演结缘的常远,身上散发着一种相声演员的气质,通过表演增强自信心,通过思考,发现角色不是“演出来”的,而是要“变成那个人”。
教育 人 儿童酷爱虫子的舒际乐,研究各种虫子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式,被主持人成为“未来中国的法布尔”。
教育 人 儿童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心观察生活,学习原来如此好玩,教育原来如此美好。
高度。今日小小少年,明日世界公民。
从孩子们的分享中,不得不承认这些孩子的站位非常高。海嘉双语学校的贺小语从“班长”对班级的服务的定位,到参加“服务性学习小组”对公益事业的努力,再到创建社团,讨论世界性问题,并创作歌曲为环保发声,让我们看到了“世界公民”的样子。
教育 人 儿童 教育 人 儿童高二的文科生钱亦辰提出人文教育对国家民族的深远影响,发出“灵魂拷问”:何谓“人文”?如何“立身”?怎样把“人文立身”和“科技报国”相结合?这样散发着浓浓科研味道的问题来自于一个中学生,加上她对专业并且有深度的解答,不禁让我们感叹:真了不起。
教育 人 儿童大一的学生陈靖端用一己之力调查并设计活动,规避手机依赖。呼吁我们正确管理手机信息,管理时间,透过冰冷的屏幕看到温暖的人心。促使我们全员关注普遍的社会问题。当一个学生提出这样的社会问题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作为一个成年人的羞愧。
教育 人 儿童所以,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而是把学到的知识用来去改变世界,坚信世界因我而改变。
助力。助力让兴趣奔向远方。
孩子们兴趣爱好或者独特的想法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助力。“节气女孩”的爸爸不同季节有目的的旅行,妈妈鼓励用绘本表达节气的方法,学校的“节气课程”延展了她五岁提出的问题。
教育 人 儿童 教育 人 儿童生性惧怕虫子却允许儿子在家里养各种虫子的妈妈很伟大,这种伟大助力舒际乐成为可能的昆虫学家。
面对成绩超前但情绪低落的学生心里的“大起大落”,老师用一本书唤醒学生对价值观的重构,这也是一种生命成长的助力。
所以,教育=台子+梯子。搭台子架梯子,助力学生发展。
整场学生演讲结束,我心底出现了这样一句话:这届学生不好带啊!为什么不好带?问题在于我们这些做教育的人固有的观念没有打开。
看见儿童发展的多元化,看见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需求更新,促使我们再次思考教育的意义:帮助学生找到最好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