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生活大学生活教育
读书,对我而言,意义何在?

读书,对我而言,意义何在?

作者: 数学旅途 | 来源:发表于2017-04-14 11:46 被阅读70次

    不知读这篇文章的你,是否和我一样:每隔一段时间,无论是脑中还是心里都会莫名地滋生出一个莫名的问题。

    我爱思,却不爱问,以致常常为那些莫名的问题没有匹配到合适的答案而惆怅。

    读《我的精神家园》

    有段时间,压力大,一个人的时候常流泪,情绪也反反复复,我不明白自己为何会变得如此脆弱,我怕自己会是个不正常的“现实黛玉”。我很羡慕那些每天充满正能量,看似毫无悲伤心情的人。

    显然,我对自己当时的状态很不满意,但人有时会陷入一个漩涡,你越不满意,它越不听使唤。那时我正在读王小波一本书《我的精神家园》。

    如果要说哪些书在枯燥中越读越有味,于我而言,《围城》算一本,《我的精神家园》算一本,直白,自讽,不正经中夹杂着人生。

    我最大的感触源于结尾的那些信,从信中,我读到了李银河,读懂了李银河。

    李银河给王小波写信:“我今天晚上难过极了,想哭,也不知是为什么,我常常有这种不正常的心情,我真羡慕那些无忧无虑从不停歇地干下去的人。我可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生命力还不够强。我是个十分不安静,过于敏感,甚至有点神经质的灵魂,我最怕冷漠,哪怕有一点点,你就会失去我。你是我的天堂,可我是你的地狱,我给你带来了太多的痛苦和烦恼,我们常常把事情弄得太沉重了。”

    读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往信,读着读着便读不下去,读王小波给李银河的信,读着读着会想笑,总觉得一个大男人在公众面前如此肉麻地表达爱意,实属不妥。

    当读到李银河给王小波的信时,却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仿佛找到了共鸣。

    但相似之中略有不同。

    不同的是,我也过于敏感,有点神经质,但可以过于安静;难过,想哭,我常常也有这种不正常的心情,但从未感到孤独,我不怕孤独,却也最怕冷漠。

    当读完那封信的时候,很快便如释重负,连一个教授、社会学家都有这种“不正常”的心情,我怎么能觉得自己不正常呢。于是,我便很快调整好心情进入正常状态。

    或许,人处于低谷后,哪怕没有这本书,也总会恢复正常。但是,那封信,却让我日后更加地笃定。

    读《月亮与六便士》《追风筝的人》《千只鹤》

    一女学生返校途中,走失,一个多星期后才找到尸体,自杀,还是他杀?至今不清。

    这类事,以前只是在新闻里看见,这一次发生在身边,难于接受。

    回想,几年前的夜里,宿舍遭小偷,当晚睡的迷迷糊糊,总觉得有人,却怎么也醒不了,后来只隐约听到门一声巨响,醒来,钱财全无。

    自那以后,我被吓到一种状态:有时夜里做梦,总觉得床边站着一个恶人,被吓醒,一身汗,无法安然入睡。

    后来,一同事谈到他的妻子与宝宝,有着七个月身孕的妻子在家遭遇小偷,吓的宝宝早产,早产宝宝在医院保温箱里待了两个月,到现在,体质弱,而且特别胆小。

    那些遍布在世界各地的小偷们,你们偷得不止是钱,或许是命。

    所以,我经常苦恼:为什么,人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做伤害别人的事?更何况是涉及生命的伤害!

    后来读了威廉•萨姆塞特•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为了自己理想离开了与其生活十七年的妻子,一对儿女,这次离开没有告别,没有悔恨,甚至连一丝歉意都没有。

    康德说:“人的一举一动都要符合普世皆准的规则。”如果这句是真理,从思特里克兰德夫人的绝望到史特洛夫夫人的离世,他的所作所为无疑要受到沉重的代价。

    可是那又怎样,他根本不在乎任何人任何事,他的眼里岂止没有别人,甚至没有自己。从奢华的英国生活流浪到巴黎一条破旧街道里的一间破旧旅社,穷困到六个月里每天只靠一块面包和一杯牛奶生活。他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这样的人,还有什么事不敢做的呢?

    也许是上帝惜才,让他活下去直到留下让世人惊叹的作品。

    之后,读到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

    阿米尔与哈桑是主仆,哈桑善良,忠诚自始至终,年少的阿米尔懦弱,为了自己的利益,说谎,逼迫哈桑离开。

    由于战乱,阿米尔与父亲从阿富汗逃到美国开始新生活。父亲离世,婚后十几年,阿米尔没有自己的孩子,而他自己对此解释:也许在某个地方,有某个人,因为某件事,决定剥夺我为人父的权利,以报复我曾经的所作所为,也许这是我的报应,罪有应得。

    读川端康成《千只鹤》。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虚拟世界或是现实生活,我们总憎恨那个由于不被一个人爱,欲不择手段地去控制身边的人和事,以致于最终不被任何人爱的可悲女子。

    我们总同情那个屈服于命运,为了成全别人宁愿毁灭自己的可怜女子。

    我们总喜爱那个单纯善良,不过问事非,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坚持自我的可爱女子。

    近子,太田夫人,文子,雪子,菊治,两代人,两代情,各有各的选择,各有各的宿命。

    读完这三本,才慢慢发现,参差多态才是世界之本,没有坏的人事,怎能衬托世间之美?

    今生因,今生果,如若上帝太忙,或者忘了你的所作所为,那就会造成:今生因,来世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今生不报,来世必报。总之,是你的,逃不掉。

    读《林徽因传》《张爱玲传》《孟小冬传》《蝴蝶传》《杨绛传》

    为什么二十来岁的女子总能陷入爱情无法自拔,为了爱情,甘愿舍弃一些可贵的东西。而一些年长通透的女子一般都会精准地把握爱情与婚姻。

    张爱玲,阮玲玉,蝴蝶,孟小冬,董竹君,张幼仪……哪个没有吃过爱情的苦,经历过婚姻的痛呢?

    对于爱情,对于婚姻,最好的状态,谁又能说的清楚,道的明白?毕竟,每个人从头到脚,从外到里都是不一样的。

    读一些民国女子传记,或许能让你从中找到属于你自己最好的状态。

    读《谁的青春不迷茫》《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考拉小巫的留学日记》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特别迷茫,甚至想死的时间段。

    一个人最痛苦的阶段便是在不知道要干什么到寻找到奋斗目标的节骨点上。

    读这类书,并不是让你去复制别人的经验,只是可能会从别人的经验里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读书,对我而言,意义何在

    读书,对我而言,意义在于:

    第一,来自生活里的每个疑问都能在书里找到相应的答案。

    或许,我脑中现在产生的一个疑问,没法解决,但过了一个月,两个月,突然看到一段文,自然而然就成为与上一问题相匹配的最佳答案。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命中注定,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第二,让理科课堂创造出一点文学艺术,却不失原本理性的特点。

    我总觉得,任何学科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只是如何把联系的那个节点处理的恰到好处,这就是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的支撑便是大量的阅读与内化。

    第三,可以更好地写出、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时候,我很崇拜那些演讲好的同学、老师,因为自己一句话也说不上来。后来发现,并非不善言谈的人就不适合演讲,只要有足够的知识与经验,就可以很好地把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而可以支撑演讲的是写作,可以支撑写作的是阅读。

    第四,阅读让我越来越接近一种状态:不畏将来,不恋过往。

    以前,我可能会因为恋人没有及时回复消息而想太多,我也会因为别人的观点而放弃自己的选择,我会因为初入职场而害怕,同样,我也不太愿意挑战新的领域。

    现在,如果对方没有回我消息,我会静静地捧着一本书读起来,而非毫无意义地猜测等待,我不会去担心后来的日子如何如何,而是尽力去完善当下的每一件事,我会想着每天积累一点知识,说不定哪一天就会跨入一个新的领域重新开始,毕竟,不出意外的话,人生还挺长的。

    PS:我不是很喜欢向别人推荐书籍,因为每本书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你之蜜糖,他之砒霜。这些书,只是对于我个人而言的意义,对于你,未必如此,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对我而言,意义何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kw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