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纯文学读书
与鲁迅相遇之后

与鲁迅相遇之后

作者: 孔己乙 | 来源:发表于2018-06-27 11:07 被阅读54次
    (图片来自网络)

    突然被一个问题困惑住:鲁迅为何未加入中国共产党呢?其实是我粗心,在小学课本中就接触了先生的文章,而后,初中、高中,几乎每一本语文教材里面都有几篇先生的作品。印象最深刻的是《故乡》中少年闰土在月夜下的瓜地里刺猹的情景,及《友邦惊诧论》中的辛辣笔触,让人读后痛快淋漓。每次老师介绍先生的时候,都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还说毛泽东如何称赞他等等。可能是由于年龄、阅历、知识、经验、理论储备等方面的问题,便一直未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或许朦朦胧胧的印象深处,深信不疑:鲁迅,一定是共产党的,怎么会不是呢?国民党不是在通缉他吗?但是,我的老师并没有告诉我关于鲁迅更多的。可能他也不知道更多,在他的印象里,鲁迅就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或许他的老师也是这样谆谆教导他的吧!更有可能,他也认为,鲁迅怎么能不是共产党呢?是深信不疑的。可见,我们的教育是多么的堪忧,教育的未来有多么的任重道远。

    直到突然的一天,在网上得知,鲁迅并未加入共产党,即便共产党方面如何的宣传,他们与鲁迅先生是如何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利益的,也不能改变这样的事实,鲁迅的确未加入共产党,也没有加入当时的执政党——国民党。

    这是不能不让人心生疑惑的,像我的老师告诉我的,如此一个反帝反封建,为广大无产阶级呐喊的人,怎们会不加入共产党呢?于是,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答案五花八门,大抵是说,共产党方面是出于鲁迅人身安全的考虑,所以没有接受鲁迅先生的请求。这看来,蛮有道理,并说得通。

    真相真如此吗?于是我便有机会接触了这本钱理群先生的北大演讲录之二——《与鲁迅相遇》。

    封面是淡淡的朦胧的酱色,是大大的鲁迅先生的半身像和他的书桌,依然是朦朦胧胧的,还有他的烟,不过也有些看不清。我想,这是符合鲁迅先生的精神和思想的。他的精神和思想就是不能一眼就看穿的,需要一直琢磨下去。

    封一的偏左下方是一个小小的钱先生的头像,我猜测这大概是钱先生的要求,在鲁迅面前,他把自己看成是非常渺小的,这正是钱先生的可贵之处,相比于当下许多狂妄无畏,动辄把专家、学者亮丽的桂冠往自己头上戴的教授先生们,钱先生实在谦虚极了,可爱极了。

    钱先生的头像是笑着的,显示出很开心,我想,他一定是与鲁迅先生相遇了,才会这样畅然的笑。其实,与鲁迅先生相遇,是极难的。在当下,更是难上加难。头像旁边也注着钱先生一小段话:人在春风得意,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大概是很难接近鲁迅的;人倒霉了,陷入了生命的困境,充满了困惑,甚至感到绝望,这时就走进鲁迅了……也就是说与鲁迅相遇了。

    一般的人,即便非常喜欢鲁迅的作品,也读过了很多遍,也是很难走进鲁迅的,很难与他相遇。钱先生在这本书里面也说过:鲁迅的作品是一座冰山,但这座冰山露出的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藏在冰山下,我们看不到,鲁迅作品中有显露出来的,也有遮蔽起来的,他真实的思想,就实现在显隐露蔽之间。这也正迎合了此书封面的设计思想。即便你掌握了很多史料,看过很多注解,了解许多背景材料,读懂了鲁迅先生的文章,也未必就真正理解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作品和时间是死的,他的精神和思想是活的,是动的。

    钱先生在《与鲁迅相遇》这本书里,全面深刻地展示了鲁迅先生的精神和思想,让喜欢鲁迅却很难走进鲁迅的人,与鲁迅先生的距离更近了一些。当然,我们并不能像钱先生那样,真正的做到与鲁迅相遇,我们也还是能够在思想上产生几次共鸣,在心灵上产生几次震动的。

    我读了钱先生这本书之后,先前的疑问虽未完全解开,但也树立了自己的主张,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并写了一篇小文《鲁迅为何未走上布尔什维克道路》。从鲁迅先生的“立人”思想、批判精神、怀疑态度三个方面作了些浅薄的阐述。文章引起了不少的争论,我想这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情,鲁迅的文章走出了教科书,先生的精神并未远离我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生命的季节:说真的,作为一个思想浅薄的人,虽然上学的时候凡是鲁迅的文章,都下苦功背过。因为老师告诉过,鲁迅先生的文章都是得分的关键,但是至今我也不明白他的作品里更深层的含义,或许明白一点,但不深刻。我更喜欢看直截了当的文章,因为我太笨了。

      本文标题:与鲁迅相遇之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lb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