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一》和《美国丽人》这两部电影,前者是发生在中国台湾,后者是美国,但影片却非常的类似,都传达出同一个问题就是,中年危机。都是讲在日常生活中平淡的故事,却特别的具有代表性。记得韩国漫画家尹泰浩说过一句话,当日常生活倒塌的时候,做什么都弥补不了的。开始我不是很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可现在似乎有些懂了。
《一一》《一一》讲述的是在台北都市,一个普通家庭中各个成员所代表不同的年龄阶段,来阐述人的一生中不同的成长历程及种种遭遇。小康之家表面上风平浪静,骨子里却千疮百孔,危机四伏。婚礼开始,葬礼结束,代表了人一生中必然会经历的生与死。《美国丽人》是以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为例,展示了隐藏在美国社会肌肤内的种种“癌症”,犀利地揭示了美国日常生活中的“众生相”,鲜明地体现了对人“异化”的反抗。
《美国丽人》当我们四十岁的时候,我们会是怎么样的呢?孔子说自己四十而不惑,可是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样。更多的人到了四十岁,会迷茫。此时,夫妻之间的感情似乎只能靠亲情维系了,一边是青春期的孩子,一边是公司里日复一日的重复的工作。我们都会厌烦,从而对自己的存在意义产生怀疑,我都到了这个年龄,可是我究竟做了什么呢?
电影《一一》有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的场面。就是敏敏哭着说,自己每天跟婆婆讲的都是同样的话,没有一点变动,自己的人生究竟是怎么了,一直过着的都是重复的生活,毫无新意,毫无波澜,觉得自己好失败。有时候觉得很可笑,当我们二十岁的时候,我们迷茫,迷茫的是对于未来不知道如何自处,该怎么去生活;到了四十岁,我们还是迷茫,迷茫的是我们究竟该过什么样的生活,如何生活才不会一直重复着做同样的事情。我们似乎一直都在考虑该怎么去生活,而过去这么多年,我们还是不会生活。影片最后,敏敏从山上回来,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婆婆的死似乎并没有对这个家庭造成什么样的变动,生活还是回到了原处,他们也试图去改变,却无济于事,不免让人感到悲哀。
而电影《美国丽人》中的父亲莱斯特,他的人生就是一个失败的人生,妻子、女儿都无视他,看不起他,长期与妻子、女儿处于无法交流的状态,在工作上也不顺心,无所作为。但是当见到女儿的朋友安吉拉时,似乎他年轻时期的冲劲又回来了,对爱情、对生活的向往又回来了。于是他去健身,去跑步,让自己年轻起来。工作不顺心就辞职,做自己喜欢的职业,即使是服务员。一切似乎都在变好,可是最后他死了。就像影片里有一个时间很长的镜头,一个被人用过扔掉的塑料袋在地上随风起舞,飘来飘去不知道归宿在哪里。这里暗含着人的迷茫,不知道自己最终的归宿是什么,自己的生活该是什么样的。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在中年的时候,爱情不再,工作无聊,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下,生活更多的就是这样的平淡,这样的琐碎,这样的重复。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不迷茫呢?影片没有告诉我们该去怎么寻找出路。最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口号,似乎唤醒了中年的人的已经麻木的心。我自己不是那个年龄,所以我也不知道我到时候如果是那样的生活,我会如何选择。但是就现在我的亲身体验而言,让我不迷茫的办法就是读书,读经典,让内心充实起来。只有内心充实起来,俗话说有底气了,我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怕了。
愿我们都可以生活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