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367欲觅知音难上难——《伯牙绝弦》观课记

367欲觅知音难上难——《伯牙绝弦》观课记

作者: 花儿迎风飞扬 | 来源:发表于2022-08-16 18:05 被阅读0次

        聚焦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研究执教者的课堂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继续追随闫学老师的脚步,探寻文言文教学的路径。

        一篇《伯牙绝弦》,文本解读经历两个层次:走入文本,触摸人物的内心世界,渴望被人理解;走出文本,追寻那一抹人生的亮色,见证美好,感受温暖。

        走入文本,紧扣题目中的“绝”展开,抓住关键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解读开来。

        主问题一: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想象)【突出知音的心有灵犀】

        主问题二:伯牙在遇到钟子期前后的心情变化?(相遇相知)【突出知音难觅】

        主问题三: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断绝心弦】

        走出文本,回味绝弦。引用资料一:伯牙追悼钟子期的短歌;资料二:有关知音的诗歌。写作拓展: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人生观的探讨】

        闫学老师在文本解读与课堂教学中,总会给我们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独到解读视角,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高的阶梯,体验到思维深处的泉源喷涌。坚持听闫学老师的课,也想更近一步地走进名师。

        虽然,这样的课堂遥遥不及,但从课堂建构的高度、宽度与深度,为我们的文本解读提供更多思维跳跃的空间,也给了我文言文教学的启迪与领悟。

        如果我来教……

        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在文言文语感的培养上,会分配更多时间,这是结合具体的学情。孩子们对文言文的学习,或许是对古人生活世界的探索,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曾经一名薄弱学生,白话文读起来有困难,背诵小古文摇头晃脑,朗朗上口。也许对于所有孩子,是相对的“零起点”。通过有节奏地诵读,教师范读(重点词重读、重点句重点读),自由读,各种形式的展示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大组读),去掉标点符号读,让文言文的节奏和旋律深入人心。

        重点突破,激活思维

        通过反复读,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语境,学生可以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这里梳理方法。结合学情,围绕核心问题,师生探讨,重点突破,激活思维。核心问题是:为什么伯牙“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这是一个千古流传的悲剧,正是伯牙的“绝弦”,成为知音难觅的“绝唱”。伯牙的痛,是失去永恒的友谊和温暖,从此天人两隔。古人的心灵世界是如此纯洁与高尚,如此注重精神的相通与心灵的契合,这是值得我们仰慕的。

        课外拓展,心灵共鸣

        向闫学老师学习,引用相关资料,回味绝弦。目的是了解文言文的文化,千古奇缘千古传唱,让学生感受古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尝试进入古人的心灵世界并发生共鸣。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相关文章

  • 367欲觅知音难上难——《伯牙绝弦》观课记

    聚焦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研究执教者的课堂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继续追随闫学老师的脚步,探寻文言文教学的路...

  • 2017-08-14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绝弦》

  • 高山流水觅知音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春秋时期俞伯牙善于弹琴,琴曲托意,常人难解,...

  • 巍巍华夏故事多

    高山流水觅知音——伯牙绝弦 管仲莫逆鲍叔牙——生死之谊 鬼斧神工刻关公——班门弄斧 马良挥豪神笔落——点睛龙騰 悲...

  • 现代诗文:知音

    知 音 雷迎 书闻伯牙之绝弦,只因知音已不存。 ...

  • 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是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 【涂鸦之作】千金易得知音难觅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子期死, 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 ...

  • 偶成

    独上瑶阶夜微寒, 高山流水为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 欲觅知音难上难。

  • 人生得一知音,足矣

    《伯牙绝弦》,一篇文言文,一篇很美的文言文。俞伯牙,钟子期,这一对闻名于世的知音,起初并不感兴趣,走进了《伯牙绝弦...

  • 伯牙觅知音

    伯牙千里觅知音, 薪火夫人意境欣。 流水高山皆领悟, 痛失挚友断绝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67欲觅知音难上难——《伯牙绝弦》观课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mr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