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还是改变自己? ——决定权在你
2018年 8月底的一次头晕给我敲醒了警钟。我这两年太专注于工作而忽视了身体健康,于是又是看颈椎,又是查血。年纪不大,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也高(也是有史以来的首次血脂不正常),提示脑卒中风险的同型半光氨酸更是翻了倍。
惊叹之余,忙问医生解决之道。老道的大夫,随手开了四五种降脂改善血流的中药,营养药,叫我长期坚持服药!我怯怯地问:“能吃少点吗?我可以加强锻炼,控制饮食。”医生不屑地说:“这也就是我才给你开的中成药,换成别的大夫,早就上他汀类药了!老老实实吃药!!”
我药虽然拿上了,但是并没有遵医嘱。我想起了周边运动健身的亲戚朋友。
一个姐姐是从去年6月开始健身,每天上一节瑜伽集体课,早上跑步一小时(大约7公里),健身的时候体重是66公斤,锻炼了两个月后,裤子腰围明显宽了,三个月后血脂血糖指标恢复正常,半年后血压正常,如今已经瘦身十几斤!一个打网球的小弟,体重200斤+,每天早上坐200个仰卧起坐,中午健身半小时,晚上吃点水果,坚持了3个月,瘦身30斤,肚子小了,网球场上步伐也轻盈了。平时晨练的大叔大妈更是我的榜样,冬炼三九夏炼三伏。即便是得过恶性病,也不过因治疗中断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很快又恢复了晨练,阳光向上的心态和良好如初的体力都在感染着我。
于是我也开启了自己的健身和饮食控制计划。在跳操、网球、瑜伽、游泳、滑冰、跑步等诸多项目中尝试练习了一周后,最终确定每天在网球、瑜伽和游泳三项中保证两个项目,两个小时,同时严格控制主食,能吃一两不吃二两,能吃粗粮不吃细粮,能吃油小的不吃油大的。
24天后,我再次来到医院要求复查血脂,医生查看了下记录,疑惑地说:“你只开了一次中成药,距离间隔又这么近,降不下来吧?!”但是结果是,不合格的项目都正常了!而且是纯天然疗法!因为中成药我也没吃。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要诋毁医生,我一向敬重医生。我只是在想,有些时候我们并不需要依赖医生依赖药品,只要我们积极主动地改变自己,良好的结果就会出现。因为我平时就喜爱运动,所以我亲眼目睹了众多靠锻炼实现健身的老老少少。同时我身边也有众多靠吃大把的药片勉强度日的老年人。吃药虽然花点钱但是却很容易做到,因为无需用决心用毅力去打破自己的惯性,不需要提高自控力。被动地接受要比主动地改变来得容易得多!
其实不光是在健康管理上如此,在其他问题上也是相通的。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习惯于怨天尤人,唉声叹气,还是选择积极主动地去改变自己呢?选择积极主动地去改变自己,去创造未来是一种习惯。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者阿德勒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与命运搏击的一生。他身体残疾,患佝偻病,刚出生就被医生说命不长久。儿时并不聪慧的他成绩不理想,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成为尖子生。先后成为眼科医生,神经内科和心理科医生,最终开创了四大心理学之一的个体心理学,并在世界各地游学授课。他认为重要的不是人经历了什么,而是人们怎样看待(诠释)他经历的事件并最终选择做出怎样的决定。
这两年我关注于家庭教育领域的学习,也时不时为受到困扰的家长答疑解惑。听到的多是对社会教育体制、对教师素质、对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抱怨,而愿意反观自身,从改变自我开始改变问题的家长凤毛麟角。 如今被诊断为多动症、抑郁症、自闭症、感统失调的儿童越来越多。当拿着医院或者机构的诊断证明或者药片时,你有没有想过不依赖药片的方法,不依赖他人的方法? 我相信纵使周围的环境不改变,周围的人一个也不改变,只要作为孩子爱和安全的港湾——孩子的父母志于积极改变,孩子的状况一定会大有改观。
为此,你需要改变自己,但改变自己并不是说说就可以的,而是需要切实的行动! 这很难,但值得你全力以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