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作文是语文的“重头戏”,不可等闲视之。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7-9年级写作指出: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和议论性文章。具体评价要求如下:(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4)内容具体,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书写工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写够字数。
从历次作文批阅来看,我们发现学生习作主要有以下问题: (1)字迹马虎,欠缺规范。(2)非驴非马,文体不清。(3)东拉西扯,切入太慢。(4)流水叙事,语言平淡。(5)详略不当,主次不分。(6)内容浅薄,立意不深。
针对写作现状,我们的作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写好记叙文的能力。为写好一篇记叙文,教辅资料、专业名师提供了很多技巧和套路。短频快的技巧套路,确实可以帮助教师上出作文课,可以帮助一部分学生打造出一篇“顺眼”的记叙文。但中考作文不只是希望学生能写出文章,更是希望学生能养成写作习惯,不只是靠机械套用技巧,更是能书写自我、表达自我。所以,指导九年级学生写好记叙文,就要规范训练,读写结合,双线并举。
一、规范训练。
要让学生能够老老实实按规矩写文章,养成最基本的写作习惯。
(一)书写的规范。1、书写清楚。忌涂黑、乱画、修正带等涂改情况;写字要横平竖直,大小适中,尽量写出美观的汉字。2、不写错别字。 在题目、开头、结尾等关键处,不写或尽量少写错别字。
(二)格式的规范。1、题目居中。两个字的标题,两个字中间空两格,再居中;两个字以上的直接居中。2、每段段首空两格。3、不同形式的记叙文,要注意格式的正确性。小标题式、镜头式、题记式、日记体、书信等,表达的格式是有区别的。
(三)标点的规范。1、句号、问号、感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都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2、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3、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应占两格,一个破折号或省略号不能分处两行。4、省略号要点足6个点。5、忌一点到底。
(四)分段和衔接的规范。1、除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为好。2、一个段落要讲清楚一个意思,不可把一个意思拆分在几段里,保持单一性和完整性的功能。忌如畅销书一样的频繁的分段方式,使考场记叙文缺乏详略的区分。3、开头结尾段落,最好两三行内完成,干净利落,便于评卷老师把握重点。4、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5、段落衔接,注意过渡和照应。过渡让词、句和段贯通。照应使首尾、前后、文题相呼应。
(五)文体和人称的规范。1、一般情况,记叙文最好用。即使“文体不限”,在题目要求中也有让写记叙文的倾向。其中还有直接要求写“记叙文”的。忌非驴非马,文体不清。2、最好用第一人称。中考作文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心灵世界,往往有“我”。忌编造的人物形象,会使文章缺乏真情实感。
(六)记叙的规范。1、记叙要完整,叙述中要具备六要素。2、记叙要有条理,要注意叙事角度的变化。3、记叙要简洁,要有线索贯穿,才不易把文章写散、写偏。4、记叙要灵活,除顺序外,插叙和倒叙的使用,也会使文章记叙有起伏变化。
另外,动笔前的构思,成文后的修改,也是需要增强意识,规范指导的。引导学生一板一眼的训练,能写出规范的记叙文,形成规范写记叙文的习惯,才能为高中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读写结合。
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篇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课本当中有很多优秀的大作家的作品,都是最好的例文。像《春》《背影》《故乡》《散步》《白杨礼赞》《紫藤萝瀑布》《昆明的雨》《阿长与<山海经>》《走一步,再走一步》等课文。挖掘和借鉴这些优秀作品的精髓,反复阅读,让学生领会并掌握这些方法要义,是语文老师引导九年级学生写好记叙文的重要方式。
(一)教材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范例。
名家名篇的开头结尾,结构布局,详略安排,人物描写,写作手法等,都值得学习借鉴。以名家的开篇为例:
(1)抒情胸臆,开篇点题。(如《昆明的雨》《白杨礼赞》《春》《背影》)
我想念昆明的雨。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直接叙事,直接入题。(如《散步》《故乡》《走一步,再走一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和我在一起的五个男孩子已经厌倦了玩弹珠,以及用透镜在干树叶上烧洞的游戏,正在寻觅其他好玩的事。
(3)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如《蒲柳人家》《变色龙》)
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景物描写)
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社会环境描写)
(4)简洁设疑,首尾呼应。(《紫藤萝瀑布》)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头)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结尾)
此外,平常练笔的优秀作文,一模考试、中考的优秀作文也是我们高频借鉴的对象。
(二)实践练习要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7-9年级的写作: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根据我们平时的教学情况,教材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被过度关注,而借助教材进行“怎样写”的实践练习严重缺位。就算教师将教材中的范例解读的再细致,没有及时的练习运用,也是造成语文写作能力不能提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基于范例引导,九年级学生加强实践练习是当务之急。
三、双线并举。
九年级作文训练,要注重微写作和综合训练相结合,双线并举,才能更有成效。
(一)微写作
“微写作”,作为一种存在,古已有之,我国的古诗词其实就是最典型的“微作文”。微写作的类型主要有这么几种:描写性写作、议论性写作、说明性写作和应用性写作。描写性写作和应用性写作对写好记叙文的帮助应该更大。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材料,交代相关背景,提供内容要点,提出写作要求。以描写性写作为例:
【例一】请你以今天的月考现场为背景,结合你的体验,描写一个考试场面。要求:不超过200字。(可参照《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节课上所看到的场景,写出细节。)
【例二】请你以“那一双眼睛”为题,运用描写的手法,写一个150字左右的片断。
(可参照《列夫·托尔斯泰》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段落,写出特点。)
【例三】生活中,常有一些所见、所闻、所历定格在我们脑海里,挥之不去,久久难忘,请在下面的选项中任选一项,写一个180字左右的片段。
惊悚一刻 快乐时光 感人一幕 那一张笑脸
【例四】请从下列诗句中选取一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其画面。不少于150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几树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由于微写作篇幅短小,便于老师的面批,或是发到微信或QQ,及时的语音指导,一方面让学生觉得写作不再是一种负担,贴近学生生活,有可写的依据和体验;另一方面在不断的写作积累中,学生收获了大量的日常容易忽视的素材。值得注意的是,微写作最好有连续性,连续不断的写作和指导修改,才能有长远的进步。
(二)综合训练
初中学段,九年级教师的作文教学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不断强化“切题意识”,做好审题指导,力求“写准”;二是做好审题后的选材指导,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选择新素材,力求写“新”。三是做好审题后的立意指导,引导学生提炼契合素材且有深意的主旨,力求写“深”。这三个方面,应该就是综合训练的大方向。
以每次月考为契机,考前的综合指导训练,考后的自评修改训练,环环相扣,使学生建立和积累整体写作的意识和经验。
微写作为综合训练奠定基础,综合训练又可以让老师及时发现现阶段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下一阶段微写作指明方向。双线并举,相辅相成。
总之,在中考作文备考中,广开生活之源,多写身边的人和事,才能留下真情,厚积薄发,才能在考场上写出优质的作文,打动阅卷老师。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老师实实在在指导,学生才能踏踏实实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