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经》学习第240篇《大雅 思齐》

《诗经》学习第240篇《大雅 思齐》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3-03-07 01:25 被阅读0次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240篇《大雅 思齐》

    原文阅读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

    思媚周姜,京室之妇。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雝雝在宫,肃肃在庙。

    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

    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译文参考

    太任端庄又严谨,文王之母有美名。

    周姜美好有德行,太王贤妻居周京。

    太姒继承好遗风,多子多男王室兴。

    文王为政顺祖宗,祖宗欢喜无怨容,

    祖宗放心不伤痛。

    文王以礼待正妻,对待兄弟也相同,

    以此治国事事通。

    和和睦睦一家好,恭恭敬敬在宗庙。

    认真观察明显事,警惕阴暗不辞劳。

    西戎祸患已断根,害人瘟疫不发生。

    良计善策乐于用,忠言劝告记在心。

    所以成人品德好,儿童个个可深造。

    文王育才永不倦,人才济济皆英豪。

    字词注释

    (1)思:发语词,无义。

    (2)齐(zhāi):通“斋”,端庄貌。

    (3)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

    (4)媚:美好。周姜:即太姜。古公亶父之妻,王季之母,文王之祖母。

    (5)京室:王室。

    (6)大姒:即太姒,文王之妻。

    (7)嗣:继承,继续。徽音:美誉。

    (8)百斯男:众多男儿。百,虚指,泛言其多。斯,语助词,无义。

    (9)惠:孝敬。

    (10)宗公:宗庙里的先公,即祖先。

    (11)神:此处指祖先之神。

    (12)罔:无。时:所。

    (13)恫(tōnɡ):哀痛。

    (14)刑:同“型”,典型,典范。

    (15)寡妻:嫡妻。

    (16)御:治理。

    (17)雝(yōnɡ)雝:和洽貌。宫:家。

    (18)肃肃:恭敬貌。庙:宗庙。

    (19)不显:不明,幽隐之处。临:临视。

    (20)无射(yì):即“无斁”,不厌倦。“射”为古“斁”字。保:保持。

    诗歌赏析

          《思齐》全诗二十四句,毛传将其分为五章,前两章每章六句,后三章每章四句。郑玄作笺,将其改为四章,每章均为六句。相比较而言,毛传的划分更为合理,故后代大多从之。

      首章六句,赞美了三位女性,即“周室三母”:文王祖母周姜(太姜)、文王生母大任(太任)和文王妻子大姒(太姒)。但其叙述顺序却并非按世系进行,而是先母亲,再祖母,后妻子。孙鑛对此分析道:“本重在太姒,却从太任发端,又逆推上及太姜,然后以‘嗣徽音’实之,极有波折。若顺下,便味短。”(陈子展《诗经直解》引)马瑞辰对此亦曰:“按‘思齐’四句平列。首二句言大任,次二句言大姜。末二句‘大姒嗣徽音’,乃言大姒兼嗣大姜大任之德耳。古人行文自有错综,不必以思媚周姜为大任思爱大姜配大王之礼也。”(《毛诗传笺通释》)

      《毛诗序》谓此诗主旨是“文王所以圣也”,孔颖达疏曰:“作《思齐》诗者,言文王所以得圣由其贤母所生。文王自天性当圣,圣亦由母大贤,故歌咏其母,言文王之圣有所以而然也。”欧阳修亦曰:“文王所以圣者,世有贤妃之助。”(《诗本义》)其实,此诗赞美的对象还是文王,赞美的是“文王之圣”,而非“文王之所以圣”。首章只是全诗的引子,全诗的发端,重心还在以下四章。

      二章六句,包含两层意思。前三句承上而来,言文王孝敬祖先,故祖神无怨无痛,保佑文王。后三句言文王以身作则于妻子,使妻子也像自己那样为德所化;然后又作表率于兄弟,使兄弟也为德所化;最后再推及到家族邦国中去。这三句颇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味。毛传将此章第四句“刑于寡妻”的“刑”训作“法”,郑玄笺曰:“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至于宗族。”除此诗外,“刑”在《诗经》中还出现五次,共有两种解释:一为名词的“法”,一为动词的“效法”。此诗的“刑”是动词,所以还是解释“效法”为好,况且郑玄所说的“礼法”是后起的概念,恐非文王时就有。

      从第三章开始,每章由六句转为四句。第三章的前两句承上章的后三句而来,以文王在家庭与在宗庙为典型环境,言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后两句“不显亦临,无射亦保”进一步深化主题。朱熹《诗集传》释曰:“无日此非显明之处,而莫予见也。当知鬼神之妙,无物不体,其至于是,有不可得而测者。”此诗的“不显”亦是这个意思。《诗集传》释此句曰:“不显,幽隐之处也……(文王)虽居幽隐,亦常若有临之者。”也就是说此句意谓:文王即使身处幽隐之处,亦是小心翼翼,而不为所欲为,因为他觉得再幽隐的地方也有神灵的眼睛在注视着。此处甚有后代“慎独”的意味。第四句“无斁”是无厌不倦之意。“无射亦保”的“保”即《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保”,全句谓文王孜孜不倦地保持美好的节操。

      如果说第三章言文王“修身”的话,那么最后两章就是“治国”了,所以方玉润说:“末二章承上‘家邦’推广言之。”(《诗经原始》)第四章的前两句“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谓文王好善修德,所以天下太平,外无西戎之患,内无病灾之忧。诸家有关“瑕”、“殄”二字的解释五花八门,繁不胜繁。其实这二字意义相近,《尚书·康诰》有“不汝瑕殄”,“瑕”“殄”并称,孔安国传曰:“我不汝罪过,不绝亡汝。”可见二字均有伤害、灭绝之义。第四章后两句“不闻亦式,不谏亦入”各家的解释亦是五花八门,《诗集传》说得最简单明了:“虽事之无所前闻者,而亦无不合于法度。虽无谏诤之者,而亦未尝不入于善。”

      最后一章主要讲文王勤于培养人才,只是最后一句“誉髦斯士”,稍有争议。高亨《诗经今注》说:“‘誉髦斯士’,当作‘誉斯髦士’,‘斯髦’二字传写误倒。《小雅·甫田》:‘燕我髦士。’《大雅·棫朴》:‘髦士攸宜。’都是髦士连文,可证。”其实不必这样推断。“誉”是好的意思,“髦”是俊的意思,在此均用作动词,“誉髦斯士”就是“以斯士为誉髦”。

      薛瑄说:“《思齐》一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备焉。”(见《传说汇纂》)确实,它反映出传统道德在文王身上的完满体现。

    《思齐》学习的反思探讨

          中国人家风家训的传统可以明确地追溯到西周,《思齐》这首诗就是在西周建国百年左右创作出来的。

            中国文化重视家庭,在《诗经》里很具体地表现出了一个好家庭的女主人是什么样子的,她们的作用如何。《思齐》讲的就是古人眼中的典范家庭周文王家的家风、家教,歌颂了周家的三代女主妇——周姜、大任和大娰。三位女主人是祖孙三代,她们代代主持周家家务,懂得如何教养子弟,使周家成年人各个有德行,小孩子各个有成就。遇上这样贤德的母亲,周人人口迅速增多,由一个弱小的族群快速上升,最终主宰天下。

              这首诗歌很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正视了家庭主妇的作用。中国古代乃至全世界都有歧视妇女的现象,几千年前全人类都有这个毛病。但是这首诗篇不一样,它说文王有德行,那是他母亲教育的;武王有德行也不要忘了他母亲,所以,是好母亲造就了好儿子。什么样的家庭是好的?有一个好妈妈,有一个好妻子。三千年前在宗庙祭祀中,祭祀女老祖,这就不简单,更不简单的是颂扬她们在家庭生活中生养、教育孩子这方面的不朽功勋。

              这首诗写得雍容华贵。如果《诗经》全都像风诗那样灵动、俏丽——当然那也是一种聪明才智——是不够的,因为写家庭主妇、长辈,就应该有一种严肃又不刻板的感觉。每当读到“雍雍在宫,肃肃在庙”,我们就会想起母亲,她们忙忙碌碌,却是有条不紊的,有着中国古典的庄重之美。诗写得这么亲切、庄严,让人觉得我们有这样的祖母、母亲是无比幸福的。

    《诗经》学习的背景知识

    文王受命

            西周穆王以前各代王在位年数说法不一,但从古本《竹书纪年》开始,几乎所有为西周纪年的著作都承认,从文王受命到穆王在位,西周王朝大体已有百年时光。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近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取得的成果。据江林昌在《书品》2001年第1期发表的《关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几点感想》一文所公布的材料,该“工程”确定武王克商之年为前1046年,而周穆王在位期为前976年至前922年的55年间。

            “文王受命”的时间距武王克商的时间古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11年,有的说是13年。如按11年算,“受命”百年之际正当穆王二十一年;如按13年算则当穆王十九年。正与《竹书纪年》“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晋书·束皙传》)之说相合。以此,声称“本支百世”的《大雅·文王》篇,就很可以被视为创作于周家自文王受命至穆王在位时的“百年”之时。正是在这样值得纪念的日子,周王朝大祭文王。

            《思齐》与《大明》都是大祭文王时祭祀典礼的组成部分。而且,正是在这首诗篇的“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的句子中,有后世儒家所尊信的“内圣外王”之道的最初表达。

            这样的观念,在一些中期的金文篇章中也有表现,如《乖伯簋》的结尾部分:“用乍(作)朕皇考武乖几王尊簋,用好(孝)宗朝(庙),享夙夕好倗(朋)友(与)百者(诸)昏(婚)遘(媾)……”言一件彝器凝聚群体的功用,也是沿着由内而外的顺序的。其实也是一个“内圣外王”的逻辑,只不过格局不大而已。可见,诗篇与一些铭文在一些观念表达上还是同步的。

    参考资料

    《〈诗经〉的创制历程》,李山,中华书局,2022年7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学习第240篇《大雅 思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pv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