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我开始接触简书,被人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吸引,当时的我年少轻狂,写了两篇自以为是的文章去首页投稿,想让自己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接连失败的我不服气,私信简叔问首页投稿有什么门槛,被拒总得告诉我理由吧,这样我才知道改进方向。
现在回头看,真是单纯的可以,我竟妄想改变审核机制。没有那么多别人应该做的事情,我现在终于可以向内寻找问题了。但是可爱的简叔回复我了,他说最重要的还是写自己爱写的,比起首页投稿这个重要吧。当时的我不服气的反驳。
四年后再看到这句话,叔叔说的真好,所以我没能坚持过三个月。
现在的我又回来了,这里的社区看起来像是有了一些变化,广告频繁出现在我的主界面,叔叔也要养家糊口了。我为什么现在回来呢,流量也跑了好多,因为我需要一个平台写自己喜欢的,从我做出转行尝试开始。
当我看到自己关注的在自媒体已经小有名气的创作者仍旧笔耕不辍,更加相信坚持的力量。
很早接触互联网领域,也做出了一些尝试,由于入行的草率,领略了初入职场的新鲜,幸好那时的工作是我很少能体会到的欢乐,如今毕业三年辞掉了第二份工作,在职场不新不旧的年龄仍是个小白。我或许沉稳一些,在闭关的这段时间尽可能多地审视自己,不论是对之后职场发展的期许还是对个人的考验,我开始重新接触自媒体。
无论这个IP有多小,也是属于我自己的。
想入行新媒体的我了解了哪些最重要的信息
新媒体是指哪些媒体?
非原图可能有一丢丢糊了,这是我找到的比较新鲜全面的了,55~
我是微信公众号,微博,豆瓣,B站的用户,但是我没有成为创作者,现在开始尝试起来了。
新媒体运营和新媒体写作是完全不同的
这是我刚开始就产生的误区,以为新媒体运营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文案,对公众号的爆款文案中毒太深,我私信了10万+的文案姐姐,她善意的提醒及时敲醒我的YY。
我搜索了各大聚焦新媒体运营的网站,也去了解新媒体文案的入门途径,对运营和写作有了初步的认知。专业的事情不能瞎摸索,一定要去找专业的途径和有专业经验的人。
选择做文案,所以接下来是我的行动
取消所有公众号的消息推送
我极易受到信息干扰,每天被动地接收很多看起来很有用的信息,甚至有一部分是二手的,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一些呢!喵~ 所以我开始化被动为主动,消息只是被打入冷宫等待我临幸,当我需要哪些信息的时候,我会主动打开钦定的公众号进行翻阅。我关闭了朋友圈通道,生活并没有遗弃我,反而我专心读了好几本书,看了好几部清单里的电影。无比喜欢现在的状态和心态。
注册个人微信订阅号
这一次不急着求好友关注转发点赞,而是想要熟悉后台的操作界面,更重要的是学习和练习排版,智慧要与颜值并进,舒服才是王道。排版既考验审美又考验动手能力,所以产出一篇内容优质页面美观的推文,我太难了,现在还做不到,还在摸索阶段。
寻找适合自己的社群,付费学习
付费学习我从大四就入坑了,至于是泥坑还是黄金坑刚开始我也是凭运气,现在看经验了。
我完全没有去寻找免费资料包,那是一种以为拥有资源就得到知识的自我麻痹。于是花了一下午搜集来各种付费写作课程,进行了比较和匹配,整理出一份表格命名报课指南。选好之后犹豫了两天,让自己先凉下来,确定不是冲动之后立即付费。课程还未开营,今天刚学完一节预热课,老师的声音听起来也很舒服。
投简历,了解当下市场需求
目标新媒体运营,我把自己的简历做了修改,在主要的几大招聘网站投了一些简历,这次算是海投,朋友们不要学我,因为我不是急于找工作,而是了解自己在市场的竞争力,进行试水,再了解这些公司对于新媒体运营的深入程度。
转行或者入门新媒体不是一个人的孤独摸索,而是一群人的共同成长,相互交流学习,有人可以给你带来思考,也有人给你指导建议,即使看不到短期的收益,在这条路上也能走得久一些。我喜欢分享出来,也喜欢看别人的分享,因为总有人无形中获得帮助。就像那个坚持在简叔这里创作的知名媒体人,他就让我增加了一份坚定。
一句很俗的煽情,只要你开始,一切都来得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