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时读红楼,只把红楼当作言情小说,读的只是宝黛之恋,视黛玉为女主,欣赏她的才高聪慧,喜欢她的真性情。随着年岁的增长,认知发生了改变,开始注意到其他人物的存在,尤其是宝钗。
![](https://img.haomeiwen.com/i6419100/98a2bf9bd47809c2.jpeg)
宝钗容貌丰美,才华横溢,涉略广泛,论诗不输黛玉,人缘佳,性格好,识大体,顾大局。放在今天就是顶配白富美呀。
我开始并不喜欢宝钗,只觉得她世故圆滑、虚伪无情。贾母要给她过生日,问她喜欢看什么戏爱吃什么菜,她却迎合贾母的喜好回答;贾妃从宫里送来灯谜让众人猜,她看了觉得没什么新奇,也早猜了出来,却“口中少不了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她在滴翠亭偷听红玉坠儿说话,被发现了就嫁祸给黛玉;金钏儿受辱跳井自杀,她只觉得“奇”,还为王夫人开脱说是金钏儿贪玩失足;尤二姐自杀柳湘莲出家,呆霸王薛蟠都哭了,而她却无波无澜,只想着请伙计们吃饭。
后来细读文本,对宝钗的身世处境有了更多的了解,渐渐地有些理解甚至同情她。她父亲早逝,母亲没主见,哥哥又是个指望不上的,她被迫早熟,收敛了性情。为挽救日渐没落的家族,她上京选秀,哪知没选上。她听父母之命,退而求其次,最后嫁给了宝玉,可惜宝玉并不爱她,宁愿出家也不肯与她过日子。
宝钗进贾府,处处留心,处处得当,温和宽厚,人情练达,博得贾府上下交口称赞。她并非生性如此,不过是被环境逼迫出来的罢。她没有倚仗,无法任性,不能出错,她给自己打造了一个完美人设,处处讨好,却失去了自己。
她细心体贴,乐于助人,为史湘云筹办螃蟹宴;风雨夜给黛玉送燕窝;悄悄帮处境窘困的邢岫烟赎回旧衣等不胜枚举。其中固然有拉拢人心的考量,但她也确确实实帮助到了很多人。
她成熟稳重,理性克制,十来岁的年纪却活得如同饱经世事的中年人,令人唏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