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打钩”和“订正”是必不可少的行为。
但是,现实中能正确做好这两个动作的孩子几乎没有。
你不得不重视它们,因为“打钩”和“订正”是学习的基础行为,掌握好了将支撑你一生的学习。
学习的本质是把xx变成xx
进入正题前,我想先聊聊“说到底,学习究竟是什么”,然后再谈“打钩”和“订正”,
以下是问题,请大家想一想,你认为的,
“学习,是,什么?”
如果你回答,“上课听讲”,没错。
如果你回答,“查资料”,也没错。
我想会有很多很多的答案,但是,你可以这么考虑:
学习,是把“不能”变成“可能”的行为。
作业和学习时完全不同的东西
比如,“已经知道的单词,为了能巩固下来,反复抄写”的行为,还有“把学习后记住了的内容,在笔记本上手写汇总,或者用导图汇总”的行为。
请记住,这两个动作是“作业”,不是“学习”。
比如做练习做问题集时的“作业”和“学习”的差异,如下图:
正确的“打钩”和“订正”的方法
学习是把“不能”变成“能”的行为,而“打钩”是把这个“不能”和“能”区别开来的行为,担负着着很重要的作用。
从“核对”开始才是进入真学习的节奏!
据我们的经验,大部分的学生做完问题集上的题目后都会“打钩”做标识,然后就是“结束”了。
如果只是做到这步,“不能”根本就没有变成“能”。
即使打钩了(对与错),即使核对了,但是如果不进行“订正”这个步骤,还是一样“不能”。
从“打钩”找出“不能”的问题开始,才算是进入学习的真章。
就像现在的营销,不是以往,把产品卖给顾客就已完事,而是从卖掉的瞬间开始才是真正要开始营销一样。
对于“不能”的问题设问,查询,求帮助,然后“订正”,再次反复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
核对完答案后,再次用心努力一回,订正后重做,直至能一看到就能解的过程和结果才是真正的学习。
坏习惯会影响到高考,甚至影响人生......
这个“打钩”和“订正”的习惯,看似很细小和“琐碎”,能否做到做好和养成,却能在学力上滋生出巨大的差异。
小、中学时如果把它们养成正确的习惯,那么到了高中后,要想习惯性地做这些会变得非常不容易,但这又是必须要做到的。
我们曾听取了很多高种成绩低迷的学生的话,发现大部分这样的学生都没有“订正”的习惯。
要让这两个行为成为孩子的习惯,父母能提供的“支援”
对于还没有养成学习习惯的孩子,自己来对完成的作业,学习后的内容,用“打钩”来判断“不能”的地方和“能”的地方是不太容易的事。
特别是小学生的孩子,开始时父母要随时注意孩子的作业和练习问题的解答—在开始的时候要给与孩子最多的“支援”,和孩子一起看,一起拆解,直至孩子能正确掌握自己来“打钩”和“订正”的事,并成为习惯。
Goal = 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大学习上的支援,不是陪着孩子做作业,不是强制性地给孩子布置作业和到点学习,不是用自己的学习行动给孩子做榜样,而是,
给孩子“植入”意识
比如,父母对孩子,“快做作业”的盯促,就有可能助长了孩子做完作业就此了事,不订正的坏习惯。
* “打钩”是否正确做到了?
* “订正”是否好好做完了?
作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这2点的认识和Check,有时候还可以让孩子做些简单的测试(同样的问题再次解答,订正解答都可以)。
只有这么做了,才能帮助孩子确实逐渐学到和意识到“订正”(错题)的重要性。
给孩子的“支援”也要适合孩子
遗憾的是,能做到“打钩”的很多孩子,也确实做到了和养成了些许的“订正”习惯—只是把“自己做错地方的正确答案抄写几遍”。
这是因为一些父母知道“错题订正”的重要性,所以要求孩子这么做,但是“订正”的做法却错了。
对于已经养成这样的习惯的孩子,要让他们改变习惯很难,没有特效药,但是也必须改正过来。
要给孩子传递【“订正”才是学习】的重要性。
在孩子还没有习惯“打钩”+“订正”的时候,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来做孩子完成作业和学习后的“打钩”确认区分“能”与“不能”,也一定要让孩子在“订正(重解)”上再花时间尽心做,更要每次在结束前帮助孩子做输出(提问,让孩子回答;让孩子给自己说建明;出题让孩子做等等),学习完后的输出自测也要让孩子养成习惯—对于今后的学习会帮助巨大。
这个过程中,父母要,
* 这里做得真好!
* 这里做错了,你知道吗?
多多加入交流,为孩子鼓劲,鼓励孩子继续,然后一点一点帮助孩子养成“打钩”和“订正”的习惯。
让“不能”变成“能”
不只是学习,运动和音乐的学习也同样适合这个“打钩”和“订正”的行为。
正确区分和找到自己的“能”和“不能”,然后好好考虑如何把“不能”变成“能”的做法,这时候的进步就成为了可能。
让“不能”变成“能”的一连串行为,才是学习的真谛。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