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座城的薪火星光

一座城的薪火星光

作者: 芸生画廊 | 来源:发表于2019-01-31 20:56 被阅读0次

          一座书院

        大约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人类开始出现在今天我们生活的这一片地域,那是我们的先祖。他们单纯的追逐日光的脚步,渔猎生产,并于自然中繁衍生息,日益盛大。他们单纯的思索、艰难的生存,为历史种下文明的萌芽。

        历史的车轮缓慢行进,先祖们隐入时光深处。翻开那一页页老去的纸张,千年的时光慢慢渗透出来,循着那一点一滴的光斑,我看到汕尾在教育上的辉煌。随着科举制度的实行,唐朝,峻秀的法留山上出现了一座以宗教教育为背景的私塾——法留山禅林精舍,它的出现,犹如雨后的云雾,穿过它,不久将出现美丽的虹。公元一二五七年,汕尾建造了历史上第一座书院——法留山书院。

        那道虹,终于出现。

        这是汕尾在教育史上一道的丰碑。此前,汕尾并无可考究的公开教育场所,此后,借着这道最初的虹光,先驱们照亮了古城曾经暗黑的教育角落。

        明清两代,汕尾又涌现出了一批书院、学宫、义学。今日,我们依然可以追寻到它们的印迹。清明书院、西峰书院、龙山书院、海丰孔庙、丽江义学等,虽然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褪去颜色,光辉不可湮没。如莲吐蕊,一丝一瓣,都是古邑科教的芬芳。从宋宣和六年至清道光近一千年的流光里,海陆丰为国家培育了以方邦基为首位的三十九位进士,以卢功名为首位的举人、解元更是逾百人之多。这些贤才,或入仕为官,为家国担负丈夫之责;或留守家园,为乡人化解蒙教之愚。直至近现代,古城的科教之光也未曾黯然。历史不断变革,它早已化作敢为人先的精神,注入子孙的精髓。杰出的政治家彭湃、黄鼎臣,人民学者钟敬文,战地作家邱东平,音乐巨匠马思聪,教育名家郑思群、陈建民,科技巨人彭仕禄、黄旭华等等。这片土地上养育的俊才明贤,无不是教育的恩泽。

        一座书院,启开一方教化。汕尾虽偏居一隅,其人文,隐隐然有大象之形。

    一场革变

        龙津河静寂又悠长的流过龙舌埔,一百年了,沧海桑田。星辰变幻,她日夜守望的那座中西合璧的白楼,历经风雨剥蚀依旧巍然挺拔,与之相望。一百年了,她衰老的记忆没能忘却那座白楼的主人,那个在龙舌埔上高呼:“还是发着梦想把从教育入手实现社会的变革”的年青人。

        他是彭湃!

        伟人的心,是天上的虹,让大地充满异彩。但这异彩,也必定是血与肉为之酝酿而成。一九二一年,彭湃由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同年返国,出任海丰县教育局局长。

        风云骤变,只能大刀阔斧。他要让“鸭仔听雷”的农民拥有教育的机会,他要叫在土地里跪着活了几千年的农民站起来!

        澎湃领导创办平民学校,组织农会,创办刊物。他将晦涩难懂且不合时宜的书本知识束之高阁,与平民席地而坐,巧妙地设喻高深的知识,听者顿时豁然开朗,他教导农民不要再遭地主的骗。龙舌埔的戏台上,他将自家田契燃成通往自由的火炬,照亮农民争取幸福的革命道路。他那首童谣“田仔骂田公”,时至今日,后辈熟读成诵。

        这场红色教育变革,终以星火燎原不可阻挡之势席卷整个海陆丰。

        彭湃领导的红色教育变革,在汕尾的土地上史无前例。它是一种教育奇迹,是海陆丰教育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如同苏格拉底之于雅典青年,红色教育之于海陆丰百姓,“点燃了内心的自觉,煽起了灵魂的革命,使其发挥知而能行的实践意志”。红色教育传承下来的红色基因,存在于这座城市的每一寸血脉,成为一代又一代汕尾人继往开来,为理想敢为人先的血性底气!

    一位教师

        教坛耕耘,春秋交换已四轮。回首初上三尺讲台,兢兢战战,无法考量,走下去,是否也有一番“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坦然。今日回首,负重而行,远道长途,不曾退怯。

        女儿出生四个月,和先生随我一同搬来学校同住。七月,女儿小嘴冒出小牙。十月,女儿扶床试走。十二月,女儿咧着嘴独立走向我和先生。如同等待一朵花的开放,在初为人母的焦灼里,方解爱才是心底长出来的花。我爱女儿,以我此生对子女之爱丈衡师心之厚,能否与我的学生一视同仁?夜黑冥想,我找寻心中的答案。我用爱子女的眼,看望向我的那些眼,彼此的眼神交融的一刻,如同蝶破茧而出的美丽。他们温柔,渴望,又好似莽撞的小鹿,在迷路的森林中低低的鸣叫。初为人师的我有了和初为人母一样的发现:讲台下的他们和我的女儿一样。

        人师亦人母。我选择与他们一起成长。

        走进温小辉,我知晓他自卑的背后是肩负一家前行的苦痛。我用双手握着他一双已让岁月提早侵蚀的小手,告诉他世间有很多苦难,但这些苦难终将成为你前行的自信与温暖。

        走进蔡小青,我体会他对父亲和母亲能心平气和与他坐一起吃一餐饭的渴望。我带着他与其他学生上宿舍吃饭,他低着头羞涩的笑着。

        徐曼婷的“桀骜不驯”,让我看穿她常年留守在奶奶身边的孤独和对远方得不到回应的漫长思念。我送给她一盆花,她把花放在走廊最靠近阳光的地方。我们一起等待它开放。此后的日子,她温暖起来。 

        一脸冷漠的少年,离异的单亲父亲,一段长久缺乏相互爱护的父子历程造就陈则群对班级的疏离。我不知如何去抚慰那些忧伤的过往,很多次,我选择平静的坐在他对面,平静的说着话,期待他的眼光能变得明亮起来。但他一次也没能。他辍学去了深圳。他给很多同学发信息道别,也给我发:谢谢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我会在深圳努力工作的。我一直留着这则短信,那是一位少年给予的生命的温暖。

        如串珠坠地,那些无法尽数的少年成长,一颗颗扣动我心。

        我追寻自己的使命。

        多少个宁静的夜晚,我仰望星空,回顾一座城的风雨曾经。那座隐去的书院,那场远去的革变,在漫长的薪火传承中,如蝶破茧,化作一座城的丰厚底蕴。背负历史荣光,我无悔与万千师者砥砺前行。我坚信,薪火点亮的这座城,终将如星辰点缀夜空,似丹青渲染大地。

    (笔者注:为保护学生隐私,文中出现学生名字均为化名,但事迹属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座城的薪火星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vl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