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二十九,街头好些店铺关门了。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就是过大年胜于一切,什么天大的事和过年比起来,总会显得很弱势,往日热闹的街道也相对显得冷清了,路上的车辆也远没有平时多了,马路不再显得像往常那样拥挤。
看来,“年”这个怪物,确实人人害怕,需绕道远行;而同时,人人又很期待“年”的真身,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他的面纱,于是都义无反顾地凑到“年”的身边,去嗅一下“年”身上散发出来与众不同的味道。
不过,过年确实是越来越淡化了。早几年前,很多店铺会在半个多月前就关门了,那时候,过年前想要上街买份早餐都往往吃闭门羹。而今年,这些店无一例外地全照常营业着,和经济寒冬可能也有一定关联,年前的收益往往会比较丰厚,而收获也总是和人的勤奋程度成正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好多外来打工者早已慢慢融入这个城市,不会再为了那么短短几天假期而来去折腾,他们早已将家人接来这个城市团聚,因此,年前的这个城市其实早已成为一个大熔炉,来自各地人民期盼过年的大炼炉。
爸爸也总算要出院了,年前家庭的变故,让我深感“年”关的难过,前后十四天的住院经历,莫名让人觉得越来越不想过年了。每过一年,老人年老一岁,小孩年长一岁,中年人身上的负担就更重一些。我们是无法推卸这些属于自己的责任,因为这些永远是我们的一部分,必须学会去接受的,过程很痛苦与艰辛,然而却真实存在,只能一步一步硬着头皮往前走,边走边摸索,任何一代人全是这样过完自己的一辈子。
我们总会说:“来日方长!”其实来日根本就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长,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总把过年当成重中之重的大事。一年都没有理由相聚,人生还有什么可以相逢的借口?真的可以忙到把所有人都忘记抛在脑后的人,我想总有一天这个人也是会被世界遗忘与抛弃的,因为物物之间总会存在相关联的节奏,无论是正相关,还是反相关。
小时候的过年总会很期盼,可以穿新衣,可以吃好多平时没有的东西,可以拿压岁钱;如今,这些平时就能办到的事,反倒觉得年已不再像年了。不再有像小时候那样的办置年货,什么东西全是父母自己制作,还是孩子的我们跟在父母身后欢喜地清点家中的货物,物资的丰盛程度也成了过年气氛好坏的标准。而现在的小孩,早已没了这种感觉,所有的东西全能轻易买到,没有了那份翘首期盼,就没有了那种欢喜雀跃的内心独白。
能轻易得到的总是不会那么珍惜,而费劲想要去索求的才会显得特别弥足珍贵。过年亦是如此,但无论如何,日历本照常又被撕下了一页;年,过与不过,它都会来;而若要过,那就过出个年的样子,忘记过去那些曾经沧海桑田,期待未来那些即将美好蓝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