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末来临,如临大敌
有一种纠结,叫“该不该让孩子上辅导班”临近期末了,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家里,到处都弥漫着一股硝烟的味道。
下课铃声已经响了,我想着提前去给学生上课,多上两分钟,就能多讲一道题,也许这道题期末考试就能考到呢?
从五年级走廊一路走过去,没有一个班级下课。隔壁周老师仍在讲台上激情飞扬的讲着:“这是一道送分题啊!我都讲了100遍了!为什么还有同学做错!啊?为什么!”
走到我们班,语文老师还在讲卷子:“A肯定不对啊,B一看就错了,D你说能对吗?那一看就是C啊,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
看到我来了,语文老师才恋恋不舍的离开,学生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上卫生间,然后迅速回到座位准备上数学课。
第三节是音乐课,看到同学们期待的眼神,我都不忍心告诉他们英语老师昨天就先我一步把这节课要了过去。
孩子们就这样在学校度过了紧张而疲惫的一天,终于等来了放学的铃声。还没来得及收拾书包,课代表急急忙忙跑进来发试卷:“老师说了,今天晚上作业是一人一张卷子。”嗯,语数外各一张。
回到家,新一轮轰炸开始了,还没吃完饭,就听到妈妈开始催促:“快去写作业去!马上就期末考试了,考不好你就等着挨打吧!”当然有的家长采用的是激励策略,昨天一个学生还给我发了他妈妈给他定的目标及相应奖励和惩罚:
有一种纠结,叫“该不该让孩子上辅导班”好吧,孩子,为了寒假期间想干啥干啥,啥也不说了,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2.辅导班,让孩子谈之色变
现在的孩子真累啊!
记得我小时候,那一放学,整个田野都是我们的游乐场,上山爬树,下河摸虾,不到升起袅袅炊烟,绝不提前回家。
而现在,孩子们白天学习,晚上学习,由于父母上班,很多孩子中午也上辅导班,周末也要去各种兴趣班。
兴趣班的初衷,是为了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依据孩子自身的爱好,选择他们喜欢的项目,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然而现在的兴趣班,完全失去了原本的初衷,成为高考的加分项,同时成为父母逼迫孩子变得更加优秀的一个途径,让孩子谈之色变。
有一种纠结,叫“该不该让孩子上辅导班”除了兴趣班,更多的是学科培训班。周末本该是孩子放松心情,尽情玩耍的时间,可是很多家长选择用这个时间给孩子补习功课。
在中国大陆参加 PISA 测评的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省市学生中,平均每周用于课外学习的时间为27小时,在所有参加测评的国家及地区中仅次于阿联酋,其中数学为课外学习时间最长的学科。
可是如果不去上补习班,自己孩子在家看电视打游戏,而更加优秀的孩子在补习班学习,学习差距岂不是更大吗?
于是就形成了“剧场效应”。剧场相应指的是当处在剧场中的学生,在剧场失去秩序的情况下,为了让自己能够有更好的观赏感受,就站起来,甚至站在了座位上面。而当所有的观赏者都做了这样的举动以后,整个剧场的秩序都会消失,而所有人的观赏效果都不会变得更好,只会变得更糟糕。
有一种纠结,叫“该不该让孩子上辅导班”家长们一味的拔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揠苗助长,在本该8岁学习的知识非要6岁学会,本该课堂上学习的知识非要课外在补习班提前学会,这些除了剥夺孩子的快乐,徒增孩子的痛苦之外,究竟有什么益处,要说有什么益处,那就是在大家都这样做的时候,自己孩子不会落后于人。
其实做为一名教师,同时也是一位母亲的我,深为这种现象感到伤神。我和万千父母一样,处在纠结与矛盾中:我想让孩子多玩玩儿,童年快乐就好。可是又不甘心孩子玩儿的时候别人在上辅导班,最后成绩会跟不上。
于是在徘徊中给孩子报了辅导班,在愧疚中责骂孩子不用功读书,把自己的焦虑与迷茫一股脑的强压在孩子身上,最后看到满意的分数,似乎终于印证自己没有做错。
3.减负,何时能真正落实
有一种纠结,叫“该不该让孩子上辅导班”前一段时间听说了一件既搞笑又悲伤的事,两位同事打了一架,起因竟然是其中一个同事A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而另一个同事B的孩子则名落孙山。
他们在一个办公室,A总是对孩子的教育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他总说:“我才不给他报辅导班,考上什么算什么,考不上就去学手艺,能养活自己就行,给他那么大压力,学傻了怎么办。”
于是B也对他的孩子听之任之,结果就是一个金榜题名,一个名落孙山。
B认为A误导了他,表面漫不经心,暗地里却偷偷给孩子补习功课,看着A春光满面的样子,他越想越气,然后就和A打了一架。
每个人的天赋能力各不相同,各地教育资源不均,都给一部分家长和学生造成了无法承受的压力,每年因为高考失败而自杀的例子比比皆是。
没有快乐的童年,谈何幸福的明天。看过不少大学生,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考上父母满意的大学。可是忽然从高考中解脱,突然感到迷茫,开始沉迷游戏,毕业也不知道找什么工作,只好浑浑噩噩,走一步算一步。
也有很多优秀的孩子,他们从小目标明确,即使没考上重点大学,他们也丝毫不懈怠,而是为了自己更远大的梦想而始终努力,最后走上人生巅峰。
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应该还给孩子一点自由,让他们呼吸大自然的空气,体验快乐的童年,让孩子知道人生有无数种可能,而不仅仅是考大学这一种出路。
减负喊了大半个世纪,何时才能真的落实?
有一种纠结,叫“该不该让孩子上辅导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