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都在说自己孤独,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偶尔作些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弱者都是群居者,所以有芸芸众生。
——贾平凹
关于孤独,叔本华说,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刘同说,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小时候是渴望当一个孤独者的,我受的教育告诉我,孤独最伟大。而小时候的梦想总是伟大的。我要做不合群的人,那些哲学家,大作家,不都是风雨中独自美丽着的吗?
然而慢慢长大,生活告诉我一些道理,让我从另一个维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孤独这条路真的要义无反顾吗?难道不能有时候歇下脚来,当一个芸芸众生?做弱者抱团取暖就一定低贱吗?既然如此,天底下为何还有那么多的普通人,他们的存在就没有意义吗?
现在这个时代,做什么样的人,是我们策略的选择,不仅仅靠我们决定。还必须考虑当前社会的博弈格局,特别是其他人都在使用什么策略,才知道自己的最佳策略是什么。
策略是可以演化的。如果使用一个策略能带来好的报偿,人们就会模仿这个策略,这个策略就会流行开来。这就是“演化博弈论”。
讲一个鹰鸽博弈的例子。
职场中的人,按照随和性,大约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人容易听从别人的意见,不喜欢跟人发生冲突,处处忍让,你总可以想办法说服他,称之为“鸽派”。第二种人总是想让别人听从他的意见,不怕冲突,处处跟人针锋相对,你越让他往东他越往西,称之为“鹰派”。
我们来做一个鹰鸽模型。鹰派对鸽派,鹰派占便宜,假定鹰派得到的报偿是1;但鸽派本来就愿意跟人合作,所以也不算吃亏,鸽派得到的报偿是0。两个鹰派在一起互不相让两败俱伤,我们假定报偿都是 -1。两个鸽派在一起相处融洽,我们假定报偿都是0.5。
大家随机配对,你选择做鹰派还是鸽派,还得算一下各自报偿的数学期望。
我直接说运算结果。如果现在鹰派占人口的比例少于1/3,做鹰派更合适;如果鹰派比例大于1/3,你就应该做鸽派。
换句话说,在鹰鸽博弈里,你应该加入“少数派”。
这当然是一个理论模型。
根据这个理论模型,社会上鹰派和鸽派的人数之比将维持在一个1:2的平衡。这个平衡是稳定的 —— 哪一方的占比低于平衡,就会自动有人加入哪一方。
这个模型也是非常简单,各种报偿的数值,计算出来的人口比例都可能不符合实际情况 —— 但是,它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为什么社会上总是有少数鹰派和多数鸽派?
这个背后原来是有一套严密的数学机制控制的。
更复杂的模型还能解释更精细的现象。比如,如果考虑随着人口密集度增加,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跟什么人相处,那么鸽派可能就有更大的优势。这就是现代人为什么相比原始人变得温顺了。
很多人感慨,年轻时候的雄心壮志变成了对社会的低头,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让自己不要锋芒毕露,又暗自期望能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一切都仿佛是个性和现实之间的对抗,殊不知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数学。
我不是说让你们不要做真正的孤独者,而是要学会根据生活和生存做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因为我们不是圣人,我们只是一个平凡渺小的普通人。我们也有想要实现的目标,有想要走的路。在这个过程中,多少有些妥协不甘,多少有些委曲求全,但这并不是求饶于生活,而是生活教会我们这样做。
智者都懂得在恰当时机接受别人的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是靠理性,而非意气。
用上帝视角和数学看待问题,会减少不必要地抱怨,不满,因为一切看似不公平的现象背后,在上帝看,都只是一套平常的数学推理。
所以,思想可以特立独行,生活最好随大流。
如果你选择做鹰派,或是一个孤独的人,优秀的你会生出悲悯。
如果你选择做鸽派,或是一个不那么强势的人,同样优秀的你会长出骨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