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学习的重点是:走进诗歌的生命情怀。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也可以让我们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还可以跨越时空的鸿沟,透过语言和表达,感受诗人那至真至性的生命情怀。
任务1:读诗悟情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是诗人情感凝结的产物。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试着用一个词语概说诗歌蕴含的情感。
《饮酒》愉悦、闲适、恬淡、惬意、悠然自得等----乐
《春望》忧愁、悲伤、悲痛----悲
《雁门太守行》悲壮、壮烈、豪迈、忠诚---壮
《赤壁》悲叹、愤懑---愤
《渔家傲》失落、悲愤、哀叹---哀
任务2:咬词嚼字
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
《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在自家院子的篱笆旁采菊以佐酒,无意间抬头,正邂逅南山那美丽的景色。从“悠然”和“见”都能读出作者的愉悦、恬淡和闲适。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春望》中,四联的意象分别是:国、城、山河、草木、花、鸟、烽火、家书、白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破”和“深”让人触目惊心,国家的破败之像跃然纸上。“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三月”和“万金”这两个数量词,极写战争的时间之久,失散的家人音信之珍贵。这样的时局,这样的家国,怎能不让人悲伤痛惜?
《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写出边关将士誓死杀敌、报效国家的决心和忠诚。从中我们也读出诗人李贺的一腔报国之志。
《赤壁》是一首咏史诗,这样的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名为咏史,实为咏怀。“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人在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机遇的同时,也在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施展。一个“锁”字,把诗人的抑郁不平和愤懑悲怆之情吐露了出来。
《渔家傲》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运用典故,借用《庄子·逍遥游》中“鹏”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有大鹏鸟的志向,欲借风展翅万里,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可是“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的“嗟日暮”“ 谩有”又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已至暮年、空有才华、前途黯淡的悲叹。
任务3:知人论世
每一首精美的诗歌,都是诗人生命的绽放。结合背景材料,想一想,这五首诗词,包含着诗人怎样的生命情怀?
助读材料1: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他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曾做过几年小官,东晋末年是门阀士族的时代,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且易招来杀身之祸,陶渊明痛感世道的险恶,生活的艰辛,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终于在他四十一岁时,当了八十余日的彭泽令后弃官归隐,长归园田,不再出仕。
助读材料2:755年11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6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7月,太子李亨即位,世称肃宗。杜甫闻讯,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春望》
助读材料3:李贺是唐朝宗室后裔;他幼年丧父,跟寡母过着窘困生活。他虽家道中落,但志向远大,勤奋苦学;他博览群书,才学甚高,但受小人嫉恨,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他怀有一腔报国之志,但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愁苦愤懑在他的内心是涂抹不掉的。《雁门太守行》这首诗写于中唐以后,藩镇飞扬跋扈,河北地区战事仍频,严重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安定。
助读材料4:李清照经历了靖康之乱,她举家南逃,备尝家破人亡与颠沛流离之苦。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请同学们讨论交流。
陶渊明离开污浊的官场,隐居田园,在这进与退的抉择中,我们感受到了他那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生命追求和高洁傲岸的情怀。
杜甫诗歌的主旋律是社会的动乱、人民的苦难、对国事的忧虑、对自身遭遇的悲叹。家即是国,国也是家。从杜甫诗中的家国之痛中,我们能感受到他那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李贺对功与名的价值诉求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他实现自我价值,报效国家的情怀。
在杜牧诗歌中,今与昔的对比思量,我们感受到的是他渴望机遇、怀才不遇的悲愤情怀。
李清照的梦与醒,让我们看到一个女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同学们,诗歌是永恒的,它具有穿越历史的力量,一代一代的人,人生处境和经历或许迥然不同,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却是一样的。读诗,其实就是为了听听另一个生命的声音,寻求那弥足珍贵的理解与共鸣。希望大家爱上诗歌,读更多的诗歌。谢谢你的聆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