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我们了解了“努力”的误区,今天来复盘小帅老师在课程中讲到的斧头之一——启动。
一件事情做不成,大体因为从未开始,或者半途而废。开始很重要,是因为什么迟迟不肯开始那些一直想做的事情呢。
一.万事开头难
之所以万事开头难,是因为你相信了万事开头难。
这让我想起“自证预言”,很多事情的走向在一开始做事情的时候,就由你发出的频率决定了。俗话说的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也是这个道理,那些不经意之间向宇宙发出的频率,在生活中变成了实相。
把“迟到”变成“准时”。
把“粗心”变成“仔细”。
把“跌倒”变成“安全”。
把“自卑”变成“自信”。
把“行动力差”变成“行动力超强”。
这些话语给潜意识的暗示,往往让大脑自动编程,“你说什么,生活就是什么”,改变生活,从改变自己的语言系统开始,不仅仅是口里说出的话,还有大脑中自言自语的词句。
说回万事开头难,我们把问题分解看看:
1.万事
吃饭开头难吗?看抖音开头难吗?
非也。
2.开头
很多事情开头不难,难的是过程。比如做饭,开头进超市就好了,难的是买回菜来做的色香味俱全;比如看书,开头翻开第一页就好了,男的是后面看得进去并且有思考有输出。
何况,每件事情的最后复盘也很难。
3.难吗?
“没开始哪来的最终,你想太多了,这样一开始就失败了。”
俺闺女经常和妹妹说的一句话是:试一试就知道了,就试一试嘛。
谁告诉你这件没做的事情“难”,比如我和老公刚认识的时候用QQ,老公用微信,后来我发现微信挺简单的,哈哈!
“司空见惯的便不会思考”,可见万事开头难这句话误导了我们多少年,我更喜欢英文的翻译:"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积极很多。
二.完形填空
不开始,一方面觉得难,害怕失败,另一方面还会有完美主义,知道了这些借口之后。要怎么解决呢,小帅老师给我们的解决办法是:以毒攻毒.
用一个“借笔”的例子,告诉我们:没有人会喜欢一个不完整的东西。因此,可以利用“完形填空”心理,这样做:
1.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做一点
比如写作:
先写100字,大脑会自动、特别想把剩下的500字写完。
比如写计划:
画好九宫格,大脑会特别想把九个格子都填满。
2.续写模式
利用别人的100字,来写自己的100字,比如高鹗续写红楼梦。
比如我现在写的复盘,小帅老师的一个观点,从书里看到的一个观点,写一下自己的想法,会比原创简单很多,俗称读后感、观后感、读书笔记。
用这两个方法,让一直想做的事情快速启动,明天复盘启动以后如何长效保持和记录积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