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还记得刚结婚的时候,最羡慕的就是哪个同事,嫁对了人家,老公疼,公婆爱,不用洗衣做饭哄孩子,在家里还当家。那时候,觉得那样的女人比买彩票中大奖还难,自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普通人就过好普通的日常生活就好了,索性心态也就平和了。
最近,在外出培训中,认识一位同行。培训间歇没事闲聊,他的母亲70多岁了,是一位退休老干部,特别热爱生活,在网上报了一个国画学习班,70岁起步,开始学习国画,现在画出的作品像模像样的,画完取个好听的名字,用画框装裱起来,挂在墙上。有时也会当作礼物送给亲戚朋友。
他给我看了她母亲的照片,身材苗条,一头卷发,松松地盘了一个发髻,穿着一件淡蓝色的旗袍裙,穿着半高跟的皮鞋,站在画廊的一幅山水画前驻足欣赏,特别风韵优雅。我被老人的气质所吸引,不禁慨叹说,等我老的时候也要活成这样。
那位同行说,其实他的妈妈很辛苦。他们兄弟两个人,弟弟从结婚就和妈妈住在一起,后来条件好了。弟弟和弟媳妇都不会做饭,一直是母亲负责做全家人的饭。前几年条件好了,弟弟和父母换了电梯房,父母在楼上,他们在楼下,每天饭好了打个电话,弟弟一家三口上楼吃饭,孩子早上上学,也是母亲一早就爬起来给孩子做饭。再有两三年母亲就80岁了,每次回去看着她那么瘦弱的身影在那里忙来忙去的,真的有点于心不忍,可是自己住的远,工作又忙,也帮不上忙。
我对同行说,没有看出来这么优雅的老人,以为她的手指只是握着画笔,游走于山水之间呢。没想到,每天还在厨房里驾驭柴米油盐。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透过同行的叙述,才知道那迷人的气质和深厚的底蕴,不仅缘于书画,还有对生活的热爱,还有朴实无华的母爱。那书香背后缭绕的是浓浓的烟火气,而生活气息才是一切创作的真正源泉。
关于同行的讲述,我没有表达自己的任何见解,因为我知道,对于他的父母而言是心甘情愿的付出,对于他的弟弟一家三口而言是欣然接受的。不然,结婚二十年的时间,学做什么饭菜学不会,就算学厨师也能考个证书了吧。
老人习惯性地付出,把儿子喂养长大,教育成人,成家立业。然后,再支持儿子的工作,扶持他的小家,再然后帮助儿子抚养孙子。不知不学,她的最好年华都给了孩子和家庭,最后的时光也将都付出给孩子和家庭。
她也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比如说她报班学习绘画,练习书法。75岁之前晚上还去广场跳舞,最近几年年岁大了,经常性腿疼,才在家里做做太极。但是她更有责任,她一直牢记她是母亲,应该多为孩子着想,尽自己所能为孩子付出。
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还在默默地为50岁的儿子一家做饭照顾孩子,那个画面让我相到李商隐的《无题》里的诗句“春蚕到死丝芳近,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人是辛苦的,但听同行的讲述,我觉得老人自我感觉也是幸福的,因为能够帮到孩子,让孩子没有后顾之忧就是一位母亲最大的幸福。他的弟弟一家也应该是幸福的吧,但我不知道听了这个故事,还会有多少人羡慕他们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