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听到不中听的,四种选择:
1.认为自己犯了错
2.指责对方
3.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4.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非暴力沟通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一种要素是否被当作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
而关于我们一些最基本的需要有以下:
1.自由选择(Autonomy)
2.庆祝(Celebration)
3.言行一致(Integrity)
4.滋养身体(Physical Nurturance)
5.玩耍(Play)
6.情意相通(Spiritual Communion)
7.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
所以我们要学会表达说出我们的需要
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
在这个阶段,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就会感到不安,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此时,我们特别容易把亲人看作是负担。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
在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实在很大。想到日子过得这么憋屈,我们可能会很恼怒。此时,如果遭遇他人的痛苦,我们可能就会无动于衷。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
在这个阶段,我们乐于互助。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那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此时,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我们还发现,人与人相互依存,损人无法真正利己。非暴力沟通正是想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第六章 请求帮助
1.提出具体的请求
这里使用的时候不要用抽象的语言,这样会使我们无法深入了解自己
2.明确谈话的目的
有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直接提出请求
3.请求反馈
4.了解他人的反应
可以从三方面内容了解:
(a)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
(b)对方正在想什么
(c)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它不是为了改变他人而来影响我们自己,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一旦人们相信我们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那么,他们也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第七章 用全身心倾听
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的体会对方。
金句:“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这是对全身心去倾听最好的解释。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2)大声地提出请求;
(3)换一个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