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师者用心——至深、至纯 评唐必芬老师的微课《

师者用心——至深、至纯 评唐必芬老师的微课《

作者: 小钟老师爱语文 | 来源:发表于2018-12-19 14:42 被阅读0次

                    泾洋初中    钟军

        在我不懂得什么是微课、也不懂得如何去上微课的时候,曾经硬着头皮上了一节相当失败的微课,于是在后来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我再没有尝试过去。今天听了唐必芬老师的课,我明白了微课的内涵,也懂得了师者的用心至深至纯。对于微课,定义是这样的:“微课”是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在唐老师这节课上,我们看到了她的具体特征:

        一,内容具体、主题突出:“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课堂的40分钟,本节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唐老师从解读阅读提示中的《风俗通》热身,再到两文的对比阅读,最后落脚到神话写作的基本方法,内容连续性强,凸显内在逻辑,同时与本文重难点紧密相关,真正做到了“微而不少”、“微而精妙”的宗旨。

        二,深度研究、玩转课堂:我以为,微课不是一板一眼的课堂,应该摆脱我们日常课堂中的几步走,挑自己最喜欢、最具价值的内容来展现。同时,也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我们不用推理,也不用验证,从而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因此,这一课你最想传达什么,就讲什么吧。唐老师想教会学生什么是神话,还想教会他们神话怎么来的,对比阅读和描写手法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我惊讶于她对课文的宏观把控,也惊讶于她于细微处的独特解读,更惊讶于这样一篇很多老师都弃而不上或是潦草完成的课文,被她演绎成了一篇“经典”。这一切,都离不开短时间内教师对课文的深度研究,这着实令我憧憬!

        三,针对性强、成果丰富:基于前面两点的铺垫,这节课的成果显而易见。学生懂得了神话的基本特征,懂得了如何去阅读神话,同时也为后面扩写神话的任务做足了铺垫。这样针对性强又高效的微课,这样用心至深至纯的师者,实在是我辈学习的楷模。下课的时候我在想,真正做足了研究的人,才不会害怕是第几次,因为每一次都是最好的。感谢那一句“绝知此事要躬行”,总是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但是—根据我的录音记录,唐老师的课是超时了的,约5分钟的样子。如果严格按照本词活动的要求,唐老师会选择舍掉哪个环节呢?我是想不出来了,因为每一个环节都是绝妙的存在,实在舍不得!

相关文章

  • 师者用心——至深、至纯 评唐必芬老师的微课《

    泾洋初中 钟军 在我不懂得什么是微课、也不懂得如何去上微课的时候,曾经硬着头皮上了...

  • 至深至纯的情

    ——读琦君《小时候》 想读琦君的文字,源自课本里的《桂花雨》一文,那和母亲一起摇桂花之乐何其纯美...

  • 读《八至》有感

    八至 唐 李季兰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

  • 简约之美,意境诗词(230):唐·李治(唐高宗)~八至

    原诗: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原作者~唐,李治(唐高宗) 注:最后一句,才是...

  • 苍山暮雪,至深至纯!

    一个重感情的男人,他一旦接受了你,你就是他的全部,如果哪天你转身走了,他将失去半条命。

  • 筑基第六课咨询心理学

    1.今天早晨的复盘课,赵老师的分享,让人感悟至深,被无数次咨询过的咨询师,更能体悟来访者的知觉,更能与来访者深度共...

  • 唐诗赏析《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 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 至亲至疏夫妻。 ~唐-李治 这首诗很有哲理意味。由于首字“至”...

  •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21|厥阴证忌发汗

    三五〇、“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前厥者,必发热;前热后厥者,必厥深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

  • 【影评】至深的欲、至纯的爱

    小时候我只爱张爱玲,张爱玲名门闺秀的背景和生动的烟火气息以及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都让我无比崇尚。 我记得张爱玲有着...

  • 读诗 八至

    八至 李冶 唐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文学体裁: 六言古诗 注释: 至: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师者用心——至深、至纯 评唐必芬老师的微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dj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