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一句话,人是在关系中成长,定型,改变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亲子关系,决定亲子关系的是夫妻关系,决定夫妻关系的,是夫妻双方上一辈的亲子关系……
粗看上去,这个代际传递的链条似乎坚不可摧,且隐隐带有宿命论的意味(孩子那么小,至少在0-14岁,纯未成年人的时候,是基本依赖亲子关系生存的呀),但这并不代表没有突破口。
一个人成年之后,可以通过多多建立新关系,去稀释甚至取代亲子关系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达到二次成长(就是我上次说的,“把自己重新养育”)的效果。
“新关系”不止是新的“人际关系”,事实上,我并不建议有亲子关系问题的人,急于投入一段亲密关系。尽管网上存在类似“老公(老婆)一家治愈了我原生家庭的伤”这样的案例,但圣父圣母这样的拯救型另一半,在生活中实难碰见。原生家庭有问题的人,更为普遍的状况是,要么留不住正常的另一半,要么和同样非正常的另一半纠缠,从一个关系火坑跳到另一个关系火坑。
这就终于回到我题目中的建议了,先在阅读中建立新关系吧!文字世界是最安全的存在,它完全不会凝视你、批判你,它只是无条件的,不知疲倦的陪伴,真是堪比顶级咨询师的稳定素质。(尤其适合我这样的i人!)
(上)篇中,我“把自己重新养育”的大部分素材,就是来自阅读,直到今天还继续如此,所谓的“输血输氧不间断”——有千百本书垫背,我才可以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不升起妒忌心(我倒是不妒忌人家有钱,聪明,或是仕途风顺,就是妒忌人家有开明的爸爸妈妈……然后本人就有开朗的个性,以及想到就去做,敢闯敢拼的性格等等~)
妒忌心少了,才能和这样的正常人建立渴慕已久的“新人际关系”,且可以从这样的新关系中得到激励和滋养,而不是被情绪内耗击垮。
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打破旧关系(舒适区),开拓新关系(挑战区)的过程。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助力最大,同时反噬力也最大。因此,建议能量稍弱的人,先从人与物(如收拾屋子断舍离,阅读),人与自己(保证吃睡,适当锻炼,保证个人卫生……)的关系整合起,再慢慢过渡到人与事(工作)和人与人(最高级的就是亲密关系,亲子关系)~
其中必然有交叉,但记住,当人与人,人与事的关系出现阻碍和退行时,更要做好人与物,人与自己,它们永远是不竭的动力源。
多迟都来得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