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园的女当家

作者: 高山望月 | 来源:发表于2020-04-20 14:20 被阅读0次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苏轼诗中描写的景致,在贵州黔西南一个叫“鹧鸪园”的山村再现。夏天的清晨,鹧鸪园翠竹摇曳,田野绿浪翻涌、蜻蜒翻飞,群山草木葳蕤、鸟语花香,在晨风中醒来的小山村开始热闹起来了……

    居住在村道边的余必丽,与往天一样,在院子里打扫院子。“奶奶,早上好!我们上学去了!”几个小孩走过来向她问好,欢快地向村中小学雀跃而去。“余书记,这几天花椒好卖,我们摘花椒去了”几个年轻人骑着摩托车朝山上驶去。“必丽,这茄子、瓜豆结得太密,你帮我吃一些!”头发花白的大娘摘菜归来,路过门口非要把一些瓜果豆菜给余必丽留下……

    鹧鸪园是黔西南州兴仁市李关乡(现改为城南街道办事处)的一个边远山村,余必丽是鹧鸪园的外来媳妇,鹧鸪园的女当家、村支部书记、全国人大代表。29年前,余必丽嫁到鹧鸪园时,她就憧憬着这样的生活图景——

    1

    1990年的冬天,群山环抱的鹧鸪园一直阴雨绵绵,出村的那条山路泥泞不堪。那天早晨,一支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吹着锁呐,抬着柜子、桌椅、厨柜等娘家陪嫁的嫁妆,翻过李关梁子。新娘打着花伞,踩着泥泞的山路,一步三滑地向鹧鸪园走来,白毛底绣花鞋被泥水淹没,早已不成样子。

    送亲的小姐妹一边走一边问:“小丽姐,怎么会嫁到这鬼地方呀?”小丽就是余必丽,1965年出生,娘家在李关乡草鞋田,虽说也是农村,但村里早就通了公路,不至于走这样的烂泥路,加之余必丽身材高挑,人又长得漂亮,还是村里少有上完中学的姑娘,嫁到连路都不通的深山老林里,十足让人不可思议。

    “这路,总有一天会修通的嘛!鹧鸪园是个世外桃源,很不错的啊!”余必丽停了停对小姐妹说。翻过李关梁子、穿过龙洞弯,鹧鸪园就在眼前了,青黛色的喀斯特大山将一个偌大的坝子围住,一条小河从山上流下来,穿过坝子,又缓缓流到山那边……十多个布依寨子依山而建,还有十多个苗寨散居在山里,二十五个自然村寨一千二百多户五千一百多人,居住在这个世外桃源里。

    五千多人一个村,在全乡绝无仅有,在全县乃至全省屈指可数,鹧鸪园却绝中有之、数在其中。这里虽然有个四五百亩的坝子,山上有个青树子水库,山中还有一条小河,水源充足,耕作条件也好,如果这园里只有四五百人,日子一定过得富足有余、悠闲自得。

    可是,这里没有如果,五千多人的鹧鸪园,在坝子里人均不足一分田,靠这坝子,这方水土根本养不活这方人。没办法,村民们只好扛着锄头上了坝子周围的喀斯特山坡,在一块块不足见方甚至只有碗口般大小的石窝地里种上苞谷,春种一粒粟,秋收几颗颗,苦熬着一个个日子一个个春秋。

    直到余必丽嫁到鹧鸪园这年,贫困,依旧是这里的代名词,这个全乡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没有变,这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也没有变,“吃粮靠救济,用钱靠借贷”的生活也没有变。在阵阵迎亲的唢呐声中,余必丽带着爱情浸润的美好生活向往,走进了鹧鸪园。她的到来,能给这个千年万年恒古不变的苗村布寨带来什么改变吗?

    余必丽的夫家岑桂春家境也不殷实,父母、兄弟、妯娌一家八口挤在一栋三间的老旧民房里,天点灯风扫地。分家、生子、耕田、种地……余必丽这个知识新潮的外来媳妇,还没有顾得上欣赏鹧鸪欢歌、百鸟起舞,就落入了凡尘、坠入了鹧鸪园的生活轨迹。

    八年须臾过,余必丽这个昔日的新媳妇,变成了三十三岁的女人、两个孩子的母亲,青春流逝岁月如河,变成一波波爬上额头的皱纹,像山上高矮不一的地埂,也像地里翻犁深深浅浅的犁铧。可是,贫困依旧像赖皮狗,任凭她怎么赶也赶不走——一家四口居住的民房破败不堪,孩子渐渐地长大,就要上学,生活如山压得她快要喘不过气……这是余必丽当初憧憬的生活么?

    寒酸地过了1998年的春节,仍不甘心受穷、对美好生活向往之心仍不熄灭的余必丽,决定出去闯一闯。元宵节的晚上,她一边收拾自己免强能换穿的衣裤,一边跟丈夫商量:“你在家带好孩子,我明天随家乡的姐妹去浙江温州打工!”。第二天清早,她强忍眼泪与丈夫、孩子道别,带着牵挂、带着不舍出发了,视线尚未脱离老屋前的丈夫和孩子,泪水就决堤而下,她实在不忍离开他们……

    坐三轮、乘客车、转火车,余必丽离家越来越远。“孩子昨晚睡得好吗?今早有早餐吃吗?”在奔驰的列车上,余必丽对孩子的牵挂越发强烈,望着车窗外晃过的山川、田野、村庄,泪水不停地流淌。车过湖南怀化时,透过车窗,看到一片蔬菜大棚,她顿时萌生了回家种菜的想法,如果种菜能赚到钱,就不用背井离乡了。

    到温州不到十天,余必丽毅然返回鹧鸪园。丈夫不解:“才出去几天,车费都没有赚到,怎么就回来了,找不到工作吗?”余必丽摇了摇头说:“想你拖娃带崽不容易,就回来了,虽然浪费了车费,但还是有收获的,我找到了在家赚钱的路子——种菜,一定比打工强!”

    说实话,丈夫岑桂春也不放心她一人在外打拼,余必丽出门的十来天里,他在家里寝食难安。看到余必丽回来,他心里暗自欣喜。为此,余必丽讲种菜,他举双手赞同,只要她留在家里,她怎么折腾都行。

    早春,春暖乍寒,岑桂春陪同余必丽把自家承包在坝子里的一亩多田地翻犁了,开沟、拉厢、整土、育苗、撑杆、盖膜……很快种上了辣椒、茄子等早熟蔬菜,还租了邻里几户外出打工人家的田地一并种上,一共种了五六亩……

    鹧鸪园到兴仁县城二十里地,两个月后,余必丽夫妇种的蔬菜可以开卖了。每天清晨,余必丽拉着三轮车,来到地里,采摘一车新鲜的蔬菜,拉到城里去卖,一连卖了三十多天,这季菜共卖了两万多元,她算了算,比外出打工收入高出了几千元。

    卖了春菜,又种夏菜;卖了夏菜,又种秋菜……秋天,鹧鸪园的田地都收割了,土地闲着,余必丽又租了几户人家的耕地,足足种了十来亩……三年下来,靠种菜,余必丽夫妇有了二十多万的积蓄,掀翻了破败不堪的破民房,建起了一楼一底的小平房,终于把贫困甩掉了,成了全县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

    余必丽有文化、有孝道、有善心、有正能量,又能说会道、乐于善施,村里哪家有大屋小事,她都前去帮忙,在村里人缘好,村里妇女姐妹喜欢和她拉家常,是大家公认的好媳妇、知心姐。为此,她嫁到鹧鸪园不久,大家就推选她任村妇女主任。随后,她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村里唯一的女党员。

    这几年余必丽种菜脱贫致富更是提高了她在乡里的知名度,不少人都知道鹧鸪园出了个“女能手”。2002年9月,村“两委”要换届了,李关乡党委派人前来征求余必丽的意见,准备提名她为鹧鸪园村党支部书记候选人。余必丽想了想,便同意了,她是想争取“当家权”,更好带领全村走出贫困。

    张榜公布一贴出,村里顿时炸开了锅,各种议论众说纷云。有人说余必丽当支书是想“出名”;人有说余必丽是想“捞一把”;最严重的是村民观念守旧,始终认为男人才是一家之主,对乡里的提名大为不解:“我们鹧鸪园男人都不行吗?怎么找一个外来媳妇来当家?”村支部讨论时,不少党员也这么认为。

    竞争“当家权”对鹧鸪园是个挑战,对余必丽也是一个挑战。从不轻易言弃的余必丽当仁不让,在投票选举前,她登台演讲说:

    “村里要发展,村民要致富,首先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什么?是水、电、路!可是,新中国都成立五十多年了,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谁说女人不如男人呢?大家给我一次机会、给我一点时间,我当不好这个‘家’,我自己走人!”

    这番演说,说到了村民的心坎,获得了一阵不算热烈的掌声。选举投票下来,她所得赞成票超过半数并略为领先,成功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了鹧鸪园有史以来第一任“女当家”。几个投反对票的人,在下面悄悄议论:“她款大话,看她怎么灰溜溜的下台!”

    2

    余必丽散会回到家里,岑桂春责怪她说:“你去出风头就算了,还说什么大话,一点退路都不留,我看你以后怎么收场?”余必丽还是信心满满:“我既然选择了当这个支书,我就一定当好!根本不需要退路!我就要干给你们这些大男人看!”岑桂春听着,无语。

    那时的鹧鸪园有“三难”。不通自来水,喝的是河沟水,安全饮水难;输电线路老化,用的是高价电,安全用电难;不通水泥路,走的是泥水路,安全出行难。改电、引水、修路三大工程摆在余必丽面前。

    2003年初,余必丽正式走马上任,她决定先做一件事——电网改造。春节刚过,她便到县供电局争资金、跑项目。可是,令她想不到的是,村里居然有几十户人家不交电费,共拖欠电费四千多元。

    供电局的领导把一叠电费催交单存根放在余必丽的面前:“村民不交电费,鹧鸪园电网改造无法进行。”余必丽难为情地问:“是不是只要把欠的电费交上,我们村的电网改造就能搞了?”对方点了点头。她欣喜地说:“鹧鸪园所欠电费包在我身上,你们给我几天时间。”

    从县供电局回来,余必丽按照欠费名单,一家一户地上门催他们赶快把欠的电费交了。可是,尽管她苦口婆心地诉说电网改造有诸多好处,改造后电价就降下来了,发展生产才有希望……可是谁都不买她的账,一户也不愿意交,甚至有人还说:“我交不交电费,管你屁事。”

    余必丽新官上任,就遇到了棘手问题,像霜的茄子似地回到家里,蒙在被子里,泪水潸然而下。丈夫走过来开导她:“当村干部本来就不是什么好差事,费力不讨好,要不辞了吧!省得为这些破事烦心!”

    余必丽突然甩开被子、蓦地爬了起来,冲着丈夫说:“桂春,打住!这点事难不了我!人人都像你一样,事不关已,高高挂起,那鹧鸪园真的没有希望了。”岑桂春被她高八度的声音震住了。

    第二天一大早,余必丽拿着一把钳子出门了,她再一次上门催村民交电费。这些人家还是那副德性,一副死猪不怕滚水烫的样子:“就算你断了我家的电,那电费也不交”。余必丽忍无可忍,拉来一张凳子,站上去,用钳子把电表夹了。

    那天上午,余必丽把二十多家拒不交电费的农户的电断了。下午,她跑到供电局,自己掏钱把村民拖欠的四千多元电费交了。随后,她跑到局长办公室报告:“局长大人,鹧鸪园村民拖欠的电费已交清,你上次说的话还算数吗?”局长答道:“当然算数!”

    鹧鸪园的电网改造工程果然很快就上马了。为了推进工程进度,余必丽在村里转来转去,一会处理栽电杆占地纠纷,一会协调线路走向,每天都从早忙到晚。那时,正是种早熟蔬菜的季节,可她顾不了那么多,一连十多天都在忙电网改造的事,丈夫一人忙了地里忙家里,岑桂春对此很不满,对她怨声载道。

    加之,余必丽此前为了电网改造尽快获批,断了欠电费农户的电,得罪了不少村民。这些村民三天两头到余必丽家吵闹,有几户人家闹得最凶,轮流抬着板凳到余必丽家门口坐着骂娘。为此,岑桂春对余必丽极为不满:“你当这村支书,整得家里无一日安宁,你如果还要干,我们就离婚吧!”

    得不到村民理解,余必丽就已经很心烦了,但她想不到这时丈夫出此之言,用离婚逼她退位。得不到家人理解,更让余必丽冒火三丈,正在厨房里洗碗的她,将两个花碗砸在地上:“我就是和你离了婚,也要干好这个村支书!”

    没有争吵,余必丽和丈夫进入了冷战。她白天依然像往天一样,为电网改造奔忙;丈夫也依然像往常那样,独自到地里忙活。晚上,两人同居一屋,却像陌生的路人。夜里,余必丽暗自流泪,心里矛盾极了,难道为了当这支书,真要离婚吗?难道为了这婚姻,就不当这支书吗?

    冷静下来,余必丽想通了,作为妻子,她理解丈夫的心情。这段时间,为了村里的事她确实顾不上家庭,丈夫有怨言那是情理之中的事。自己是党员、是村干部,觉得自己为村民多做些奉献那是应该的!可是丈夫是普通群众,没有那么高的觉悟,顾及自己的小家庭,在正常不过了。

    冷战,始终不是办法。冷战三天之后的一个夜晚,余必丽躺在婚床上,面对着窗户,岑桂春则背对着她。月光从窗户投进卧室,两人辗转难眠。余必丽转过身来,轻摇丈夫:“桂春,对不起,这段时间为了村里的事,让你受苦了!但你也要理解,这村干部怎么能说不当就不当呢,怎么说也要干满一年,等组织找到接替的人啊!”

    那天砸碗砸碟怒火冲天的余必丽,这下却像个楚楚可怜的小羊羔,令岑桂春有些怜惜,他转过身来,把余必丽拥在怀里,这场冷战,终于释然。

    岑桂春不知道余必丽这一出唱的是缓兵之计,其实她根本就没打算一年后辞去支书不干,而她打的算盘是,通过一年的时间给丈夫洗脑,培养丈夫入党,丈夫只有思想觉悟提高了,才会理解和支持她!

    往后,余必丽突然有了和丈夫谈天说地的习惯,不管白天在地里干活,还是晚上在院子里纳凉,她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给丈夫或讲一段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或讲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

    久而久之,岑桂春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心里还萌生了一种向往。一次闲聊时,岑桂春问余必丽,他能入党吗?余必丽摇了摇头说:“你现在的思想觉悟还不够格呢,你知道党的宗旨是什么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你能做到吗?”岑桂春把头埋得很低,什么话也没说。

    渐渐地,余必丽发现丈夫似乎不再反对她当村干部了。电网改造经过三个多月的忙碌,终于改造完毕,鹧鸪园一千多户人家用上城乡同网、城乡同价的电,不仅电压稳定,而且电费也比过去低了很多,村民们的小型打米机、磨面机,不再像过去那样,一拉扎刀就熄火。

    之前因拖欠电费被断电辱骂余必丽的村民,这时终于理解她了,纷纷登门给她道歉,还把她之前垫付的电费还上了。此情此景,岑桂春才觉得老婆为村民做了件好事,也为自己当初用离婚逼老婆退位而感到愧疚,他在心里佩服妻子,也暗自许诺以后不再拖妻子后腿,好好当她的“贤内助”。

    电网改造刚完成,余必丽又跑乡里、县里,为鹧鸪园争取到了自来水项目,但前提是政府只给水管、水泥等材料费用和安装技术工人费用,筑池、挖沟、埋管等需要村民投工投劳。这种涉及各家各户做义务工的项目,常常因为意见不统一,组织实施难度非常大,许多地方都干不起来。

    余必丽故意把这事告诉丈夫,问他这自来水项目要不要上?岑桂春的回答出乎意料:“上自来水项目,造福全村,好啊!我举双手赞成,并全力支持!”有丈夫的这句话,余必丽对拉通村里的自来水充满了信心。

    秋收结束,余必丽组织村“两委”开会讨论拉自来水事宜,部分村组干部还是担心投工投劳组织不起来,但在余必丽的坚持下,还是决定建设自来水工程。那些日子,每天晚上,余必丽拿着一根打狗棒,便一家一户登门做宣传发动工作。

    鲁照、龙洞等十多个寨子在深山里,山高路远,岑桂春放心不下,便陪同前往。一连十多天,两夫妇傍晚迎着晚霞出门,深夜十二点披着星光归家,硬是把一家一户跑完。两夫妇走在山路上疲惫的身影,令村民感动不已,他们拉着余必丽的手说:“只要把自来水拉通,投多少工我们都愿意!”妻子越来越受到村民尊敬和爱戴,岑桂春在感到光彩的同时,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一进冬月,趁山里农闲,余必丽到县里运来了水管、水泥等材料,她带着村组干部、村民在群山里找水源、建水池、踩点布线、开挖管槽……鹧鸪园自来水工程开工了。每天,余必丽早出晚归,岑桂春跟在她身后,几乎寸步不离,成了她的得力助手,遇到苦活重活危险活,岑桂春就冲在前面……

    2004年2月,赶在大年除夕前,鹧鸪园自来水工程建成投用,全村一千多户人家均拉通了自来水,一拧水龙头,白花花的水便喷了出来,结束了吃水用人担的历史。在自来水工程竣工典礼上,岑桂春从怀里摸出入党申请书,郑重地交给余必丽:“余支书,我申报加入党,请接受我的申请,我愿接受组织的考验。”

    望着一脸认真的丈夫和他眼里坚毅的神情,余必丽点了点头,心里荡漾着幸福的浪花。

    3

    过了春节,余必丽任期已满一年。春耕在即,她召集村民代表开会,决定兑现一年前“干不好我自己走人”的承诺。但一年多来,余必丽的付出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大家都不同意换人,鹧鸪园的当家人非她不可。丈夫也对她说:“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辞职呢?”

    村民的这份信任,令余必丽心生感动,也增添了无限的责任。她对大家说:“既然大家信任我,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我一定尽我最大努力,把这个大家当好,带领大家摆脱贫困,过上好生活,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

    余必丽知道,要带领村民过上好生活,除了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外,必须发展产业,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可是,村里的壮年男子大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就是妇女在家伺候老人、照顾孩子,全村仅留守妇女就有86人,这产业怎么发展呢?

    鹧鸪园坝子,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种菜的好地方。这几年来,余必丽通过摸索,已经掌握种菜的技术,她决定把技术传授给这帮留守妇女,带领她们从种菜开始,慢慢打开致富的门路。

    元宵节那天,余必丽磨了十多斤汤圆面,特意邀请了村里十多位妇女姐妹来吃汤圆。妇女们聚在一起,家长里短聊得没完没了。聊着聊着,余必丽聊到了她的老本行,说大棚种菜虽然有些苦,但一个棚一年有万元以上收入,如果姐妹们愿意,她可以带大家一块干。

    听说一个大棚一年有一万元收入,几个姐妹便兴奋了起来:“余支书,我愿意种,但你要多帮帮我啊!”“那是一定的,我们在家带孩子,一年也要赚几万,不比男人赚的少,看谁敢说我们女人不如男人。”余必丽趁机鼓劲。

    但也有几个思想保守的姐妹持消极态度:“我们是吃饭饱的,不是吃菜饱的,拿土地种蔬菜,万一卖不出去,拿菜当饭吃呀?何况还要投那么多钱去建大棚。”余必丽知道三言两语是说服不了她们的,她们只有看到其他姐妹赚到钱了,观念才会改变。

    第二天果然有四名妇女跑到余必丽家里来,请她教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其中三名还把自己的私方钱也拿来了,同时请余必丽帮她们安排建大棚。余必丽当即叫来丈夫,叫他这就去购买材料,尽快帮她们把大棚建起来。“好的!”岑桂春爽快地答应,开着三轮车便出发了。

    建一个大棚大约要花三千块钱,那个叫韦光翠的姐妹进屋后一言不发,最后才难为情地说:“余大姐,我也想跟你种菜,但我没钱建大棚。”余必丽却说:“没钱建大棚没关系,我家有六个大棚,拿一个给你种,你赚了钱再建!” 韦光翠握着她的手,感激得热泪盈眶。

    就这样,韦光翠等四名妇女跟着余必丽用大棚种起西红柿、辣椒、茄子等反季节蔬菜,一年下来,一个大棚有一万多元的收入。看到几个妇女跟着余必丽种菜小赚一把,其他妇女开始心动了,2005年村里有20多名妇女“跟风”种菜,大棚发展到了50多个。

    余必丽把自家的大棚作为培训基地,组织妇女们到大棚参观,直观地讲解蔬菜的种植技术和经济收益。岑桂春这个“贤内助”做起了义工,帮助妇女们建大棚、指导种植技术,走村窜寨发动村民种菜,表现非常积极。

    岑桂春热衷于村里的事,缘于余必丽两次不同意他入党。村党支部第一次讨论他入党时,余必丽认为他的思想还没有转变,需要再考察;2004年岑桂春第二次要求入党,支部讨论时,余必丽还是反对:“他大局观念不强,老是抱怨村干部活路多,影响家庭收入。”妻子两次不同意自己入党,这让岑桂春开始反省,渐渐地,他变了,变得对村里的事热心了,变得不再抱怨了。2005年岑桂春第三次提出入党申请,通过三年的考察和培养,2006年支部终于吸收他为预备党员。

    经过余必丽的传帮带,鹧鸪园的妇女种菜的越来越多了。余必丽发现,村里通村公路破损严重、坑洼不平、交通不畅,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余必丽又四处奔走跑项目,项目批下来了,她又奔跑在公路沿线,勘测路线、调协占地、处理纠纷,2006年底终于建成兴仁县第一条通村油路,畅通了鹧鸪园农产品出山通道。

    交通条件改善后,鹧鸪园加入种菜的妇女越来越多,从当初的三五人,增加到了十几人、几十人,蔬菜大棚也在逐年成倍裂变,从开初的六五个,变成五十五六个、五六十个,短短几年间,全村的大棚蔬菜发展到了147个,面积达500多亩,年产蔬菜200多万公斤。

    为了把这些蔬菜卖出去、卖出好价钱,余必丽用背箩背着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到县城的各大超市去推销,硬是闯出了一条“农超对接”“订单农业”的新路子。种蔬的姐妹们,每天只要把蔬菜摘好,分类装箱,超市的车每天准时来运走,硬扎扎的票子就到了手里。

    鹧鸪园的妇女们,做梦也没想到,留守在家一边带娃娃、照顾老人,一边种菜,不仅摆脱了贫困,还成为乡村“富姐”,有的最高收入十多万元,最少的也能赚两三万元。许多姐妹,第一次有这么多钱,脸上的脸容像绽开的花儿。

    当初靠余必丽送大棚种菜的韦光翠,从当初的一个大棚发迹,大棚越种越多,三四年间就发展到了11个大棚,每年有十万元以上收入,不但自己脱了贫,还带动两户村民就业脱贫。

    鹧鸪园种菜的耕地有限,只有那个小坝子,仅靠那几百亩大棚蔬菜,显得支撑不了全村的脱贫致富。蔬菜产业稳定后,余必丽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周围的荒山荒坡,寻找新的致富路子。

    这些年来,余必丽除了种菜以外,她还利用各种机会,到外地取经。兴义顶效镇桃花谷发展桃子远近闻名,她便跑去取经;听说兴义马岭镇种植五星枇杷效益很好,她便跑去学习;听说黔西州长顺种苹果成功了,她就跑去讨教……

    余必丽这些年不断向外学习取经,没有白跑没有白学。当她把目光移到鹧鸪园周围的山坡时,她心里已经有了一个伟大的蓝图。随后,她带领村“两委”班子、各组干部、村民代表,沿着周围的山坡,跑了一遍,提出规划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思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2013年的冬天,时雨时晴,余必丽带领村里的妇女们,扛着锄头钎铲,迎着风雨,爬上山坡,拉开了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序幕。她们用双手将一片片荒山开垦出来,将一棵棵高钙苹果、五星枇杷、紫王葡萄等精品水果种下去……

    五年如一日,三千多亩荒坡变成经果林,一年四季都能看到花开、能吃到鲜果,鹧鸪园渐渐成了乡村旅游目的地,每逢节假日,来村里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有游客就有市场,脑瓜子非常灵光的余必丽,又带领村里的几名妇女,办起了八家农家乐,哪家的生意都非常红火。

    鹧鸪园自从有了余必丽这个“女当家”,经济收入一年一个台阶,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964元,增加到2017年10125元。贴了多年的贫困标签也被她撕掉了,全村贫困发生率从她上任前的70.6%,下降到了2017年的1.53%。

    鹧鸪园自从有了余必丽这个“女当家”,村容村貌一年一个样。今天的鹧鸪园村,村组路全部硬化,修建了文化健身广场,农家乐、超市、电商服务站等生活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完善,村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2018年初,53岁的余必丽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3月6日,余必丽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贵州代表团讨论时,她用一首布依族歌谣汇报鹧鸪园翻天覆地的变化:“喝水不用抬,走路不湿鞋,车到家门口,路灯亮起来,要问好生活,感谢党关怀……”她的发言,令全场称赞声、掌声不断。

    日前,天朗气清,风和日丽,余必丽一大早就爬到龙洞组的石山坡上,带领村民们在千余亩喀斯特石山上种植花椒,用行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精神。

    余必丽站在一个小山堡上,自豪地对大家说:“我们村的森林覆盖率达72%,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础,我们把这1100亩花椒种好后,全村的山坡就实现绿化全覆盖咯!”

    举目四望,鹧鸪园尽收眼底,满眼是翠绿、处处是产业,一幢幢小楼依山而建,通组公路、产业道路如一条条飘带飘荡在山间、撒落在田野,好一幅绝美的“世外桃源”景象。此时,徐徐的山风吹来,只见余必丽两鬓花白的发丝在风中飘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鹧鸪园的女当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fd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