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村里只有一家小店,在村委会斜对面,一个小平房,房子后面一条青石板路,通向一座废弃的石拱桥。进小店,要从路边下一个台阶。不知为什么,村子疯狂造小楼房的时候,只有这家小店始终保持着原先的模样,并坚持到了现在。到村子搬迁的时候,它还是这个老样子。
小店东西不多,三个玻璃柜台和一个木制的柜台,组成一个反L的形状。木制的柜台矮一些,放着些散装需要零称的食物。去镇上比较麻烦的岁月里,村民的油盐酱醋都是在它这里解决的,当然还有我的零食。
从我家走到小店大概要10来分钟,这段路是我最爱走的一段路。每次家里要买些什么,我都是提着篮子,走到门口做出随时出发的准备样子。小店里的东西没有整数的价格,总要找着零钱。这零钱只要在一元之内的,都是我的跑路费。我爸和我约定了,平时不给零花钱,如果要花钱他就给我安排活。比起给爷爷挑野菜,一斤才挣一元钱,还是跑腿的活挣得多。谁让我爸爱喝酒,一个星期总要喝个一两瓶黄酒,他不会一次性买个一箱,想喝了就让我去买喝一瓶,我就能挣个三毛五毛的。
小店里的零食有成袋卖的,也有成个卖的,比如一毛钱两颗糖。我爱吃零食,但我也不乱花钱,一元钱买包装的只能买一样,散装的就可以买好多种,我总是把一元钱用到极致,买上好几样散装零食,既有糖果又有蜜饯。夏天的话,还能增加一个一毛钱的冰棍。那时候冰棍一毛钱,奶油雪糕两毛钱,到我初中那会涨到了冰棍五毛钱,雪糕一元钱。
村里就一家小店到底算少了些,后来村里又有些人家自己开店,靠村里主干道的屋子开一扇小门,放个玻璃柜台加一个冷柜就算是了。我偶尔也去这些小店,他们为了和村里老店有所区别,会进一些不一样的零食。虾条、陈皮、软糖,这些零食都是从这些小店里被我寻觅到的,打开了我的新世界。尤其是到夏天的时候,他们那的雪糕就是比老店多,娃娃雪糕、紫雪糕、夹心雪糕,我的小钱包差点就被掏空了。除了这些,逢年过节他们还会进一些小烟花、摔炮,那简直就是掏空孩子钱包的利器。那会,我和村里的小伙伴都愿意和我们村里一个家里条件特别好的女生一起玩,不为别的就因为她能买很多小烟花和摔炮给我们玩。
村里小店什么时候开始没落的呢,那是县城出现超市后的事。这种新的经营模式一下子打开了我的新视野,原来还有这样的店啊,不用在柜台前左看右看,直接可以上手看还能摸。后来,家家买摩托车,去镇上方便了,小店的生意就差了。但,消失的是后来的那些店,最早的那家店一直到我离开村子都在村委斜对面待着。东西还是那些,零拷的油酱醋,散卖的糖果蜜饯,还有奶油雪糕,只是现在柜台后面的伯伯变成爷爷。再后来,村子搬迁了,小店这才真正地消失。我想,说不定这个爷爷在新的小区里,也会开这么间小店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