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曲线平衡论”看人生
把这篇文章送给学业或人生境遇陷入低谷的同学和老师。
哦!等等,这篇文章被一位思想安全警察给叫停了:“马上停下来!先别看这篇文章,站一边先看看这条重要声明‘这篇文章讲的是想让大家怀有一种简单细致的平衡心态去看待世界,对待人生,即便身处逆境也能对生活抱有期望。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负面情绪带来的消极影响,而不是教你如何迷信!走唯心主义道路……’苏轼就是一个这样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好啦,现在你可以看这篇文章了,祝你好心情!”
初二时悟出一个理论,现在我把它定义为“人生曲线平衡论”,即人的一生用某个单位从长远的角度看是曲折平衡的。
一个乐观的朋友悦明说:“人的一生是曲折向上的”。但我觉得这明显违背世界万物的“守恒理论”。我们初三的学友都知道,物理中有能量守恒理论,而化学中则有质量守恒理论。守恒,是解释万物生死变迁的最重要理论。如此以来,为什么说人的一生是曲折向上的呢?
曲折,很容易理解,人的一生是需要经历低落、高涨的一个过程,没有谁的一生风平浪静,没有一丝挫折。何谓平衡?
还是悦明,“对于极端事件你怎么解释?”他又提出一个问题。
“什么极端事件?”
“有人中了500万元彩票大奖。”
是的,这种情况的确存在,有人中了500万元彩票大奖,他所得到的500万元也许是他的人生曲线的高位状态。悦明简单的一句话好像就把我的理论推翻了。他在哲学理论方面上依然比我略胜一筹。
两周后,我的思考仍在继续。“他的500万元不是凭空而来的。”凭空而来,这使我想到了起点,起点,这个词使我想通了彩票事件。
悦明看事情过于在乎结果,他没有想到起点和过程。
那个中头奖的人看似大赚一笔,其实他的经历仍处平衡。他花了2元买彩票,起点是平衡的。然后中头奖的几率是一千七百七十二万八千零八十八分之一,也就是他有可能买了一千七百七十二万八千零八十八次彩票会输一千七百七十二万八千零八十七次,这也是一个平衡的过程。最后,他中奖了。但他曾经经历了无数个不中的几率,坚持下来才中了奖,所以,他的经历也符合“曲线平衡”定律。
举个形象的例子,人的一生如同一条曲线(如下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7313123/70ec9e1990251de0.png)
X轴为时间。Y轴为生命旅程,正半轴是正面发展,负半轴即负面发展。当我们还在母亲的子宫里时,就如处在X轴与y轴相交的O点,即原点,这时,我们还是一个一无所知的婴儿。当我们脱离原点后(即出生到世界上),开始从周围的环境获得新知,慢慢成长。这一切都在沿着y轴正半轴开始向上发展。
当我们经历最高潮后,最需要警惕,因为这时正切值(指锐角对边与另一相邻直角的比值)已经成了负值。人的状态必定要下滑。当“经历轨道交于X轴时,人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事情,或多或少得失相当。然后,很多人会经历人生的挫折,进入低谷,所以状态进入负值”。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态会不断遭受打击,但是请记住“平衡定律”,经历低谷的人必须顽强挺下,以平衡的心态看待它。“经历轨道”才会开始向上,出现正切正值,人开始触底反弹,向上发展。
以下是我的真实经历。那是九年级的第十一周,我因在县足球联赛中代表校队出战获得冠军,且表现优异,被县教育局选入县足球代表队参加韶关市“英东杯”足球联赛。那时,我非常兴奋,因为我有幸能够进行一次七天的“旅游”和比赛,这将会是初中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美好的记忆。
然而,这场比赛并不是那轻易就能够参与的。我得到了班主任的强烈反对。“一个毕业班的学生,怎么能落下学习去踢足球?我不会放你去的。”这是她说过最不客气的话,而我坚持要去参与这场比赛,俩人僵持不下。两天后,我请假一下午到县队里进行磨合训练。但是当时轮到我当班干部在班上值日,我不得不抛下值日的工作,选择了训练。
接下来发生的事虽然有力地证明了我的理论,但它使我的遭遇悲惨至极!回到教室上晚自习,我发现我的值日干部职位已经被人替换了,很明显班主任现在对我意见极大。“噢!我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我并没有做错什么啊,为什么如此不公?”
回到家后,我向妈妈诉说经历时,不禁落下了委屈的眼泪。记忆中好久没有这样哭过了。但我也非常清楚,现在真的不必太难过,因为接下来的日子会进入正值,只是或早或晚。但前提是,我们一定不能沮丧,不能被打败!就像初二时曾烂熟于心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确为真理。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第十二周,我们上仁化踢了七天的足球比赛。我受益匪浅,见识了市区球队的实力。
回家的路上,我看到比赛前一周的中考成绩在校园公众号公布,绝望的眼睛瞪着苍凉的屏幕。记忆如此清晰,是因为当时自知大事不好。就像一个清醒的囚犯,在进入监狱的那一刻,或接到生死判决时,他会自动记住当时的所有细节。我浑身无力,欲哭无泪。我的全级排名竟是316名!初二下学期我曾取得66名的佳绩,期末我以180名升上初三,初三第一次月考225名,现在的316名使我不能再面对现实,因为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我是连翁源中学都考不上了——一个本应有能力考市一中级的学生。中考总结表彰会里:看着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学霸上台领奖时,我感到痛苦不堪,这种心如刀割的感觉远比肉体上的疼痛更痛,简直就是哑巴吃黄连的折磨。虽然我还没有上高中,但身边大部分同学已经坐实了市一中、北江中学学子的身份。九年级同学们的生活已经堪比高三,似紧压的弹簧,起早摸黑,争分夺秒。大家都在拼搏,都在奋进。
回家路上,我忧心忡忡。徐佳彦在总结会上得到二等奖,这下是来了精神,腰板挺直,飘洒的外套带着一股烈风,恍惚间犹如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胜者。
“我正站在台上,面对台下这么多同学,还有点小激动。突然陈副校长走过来给我颁发奖状啦!当时我自豪地接过奖状……”
“你老家哪儿来着?”我怕他越说越让我那刀绞过后不堪一击的心受到摧残,赶紧岔开话题。
“周陂的!当时我自豪地接过奖状……”
“周陂我去过,哪个村啊?”
“呃,阳东村!当时我自豪地接过……”
“阳东村张三你认识不?”
“张三?阳东村没有姓张的!当时我……”
“不对?那是我记错了,是胡三。”
“也没有姓胡的!当时我自豪……”
“那你认不认识……”
“你让我先接过奖状行不行?!”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继续听下去。哎!平常我会为你高兴,可现在已受到一万点伤害了……
从那一天开始,学习成绩改变了我和所有人的关系,改变了我生活的节奏。它把我和身边所有的事,都拖入学习轨道。吃饭时,会有一句话从耳旁走过,“吃完就快点进去房间学习!”休息时,会有“警报声”催促要抓紧时间。整个家庭的气氛,以及大部分精力,都以学习为中心。学习给我一种压迫感,使我感到极其被动。同时,我开始朦朦胧胧地认为很多事情,行就是行,不行就是死活都不行,再勉强也没有意思。大人的话也让我觉得学习不好的同学仿佛都在等着长大以后“判死刑”。
经过第十二、十三周的情绪折磨,第十四周的我开了挂似的飞起,好多事都比预想中的好几倍,或者是出现完全没预料到的惊喜,终于掰转乾坤!我懂得了面对失败,我们要坦然;面对成功,我们要淡然。即便发生了再糟糕的事情,我们都要以平衡的心态去对待它。反之,发生了再美好的事情,我们也要淡定面对。用这种“平衡论”的心态看待一切事情的人,不管遭遇多大的失败,只要不放弃,只要不气馁,奋起拼搏,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
现在看来,曾经折磨我的“失职”经历,曾经让我痛苦不堪的考试成绩,都是正常的。没有那曾经无数次的考验和打磨,就不会有现在处事这么从容的我。范仲淹有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想“人生曲线平衡论”需要的这是此种态度。
无论是在落叶凄迷中行走,还是在春花烂漫中徜徉;无论是在悬崖峭壁间踌躇,还是在一马平川上奔跑;无论是在荒滩沼泽里挣扎,还是在顺风顺水中遨游。人生路途富有弹性,时而狂风暴雨,时而万里晴空。我们应当淡然自若,这是一种质朴,是一种静美,是一份简单细致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成长过程中需求的自我修炼。
回顾过去,不管是一两个星期低谷状态,换来下个月的幸运,还是经受磨砺换来如今强大的心理,生活它真的是公平的,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或者说,长远来看,生活真的是平衡的,它不会让你一帆风顺,也不会让你一直霉运连连。所以我想对那些和我一样在学业上陷入低谷的同学说:“你真的不必太难过,相信自己,继续努力,你的幸运就会来敲门,只是或早或晚。”
![](https://img.haomeiwen.com/i7313123/31d98c8f58c8e785.png)
“人生曲线平衡论”的发展类似于德国数学家Moivre提出“高斯分布”(上图),即呈现为集中性(指生活中的平淡之事)、对称性(指生活中得与失的对称)、均匀变动性(得与失之间的调味剂)。也就是说,人在一生经历的事情,没有多,没有少。y轴正半轴(即人的正面发展)与y轴负半轴(即人的负面发展)是相互抵消的。所以,人的一生,所得与所失是相等的。高低相倾,有无互补、得失平衡。人生公式,我研究了许久,可以总结为:YZW+(-YZW)=0。你的一生经历过大灾大难,那么你必定会迎来相应的收获。现在,你遇到了大的挫折,说明你过去经历过大的喜悦,或者你将来会有大的快乐。
有的人会说:“那如果按照‘平衡定律’发展,我是不是不要笑了,因为笑了又会哭回来。”这时,我会答道:“不!该笑就笑,该哭就哭,该奋斗就奋斗,这就是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