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童走进了这个满是灰尘的车间,当时只是想给自己找个副业,谁成想,一下子就干了三年。
这是位于市火车北站附近的一家快递公司,公司大楼是三角形的形状,也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建筑风格,最锐的那个边指向市中心的方向,因为车站的原因,这里的路况有些复杂,朱童在这里工作了好长时间后还是分不清东南西北。
这是个两头开门的大车间,一个门口连通公司内院,市里各个区收到的邮件从这个口进来。车间靠近内门口处分出一片区域,对刚进车间的邮件进行称重、录入等操作,有一群年轻男女在这时忙碌着,这个部门叫做处理。车间另一个门很大,几乎占据了另一头的整面墙,开了门,马路上的寒风就会吹进来,所以这个门上挂着厚厚的门帘,开门是为了迎接运送邮件的大车。
从处理到大门基本上就是封发班的地盘了,靠外窗的一面墙排列的是分拣处理的台席,每个台席上有台秤,有处理终端,有打印机,有一把剪刀和一个夹铅封的钳子,还有一卷绳,一袋铅豆,桌子上设有放信件的格子,桌子下的空间会用来放空邮袋。封发就是把出口的快递封袋,分发到各地,叫分拣也可以。每个台席上有两个工人,一个师傅,负责把邮件按地区分好,按重量与徒弟配合装入邮袋,并打印出袋牌;另一个是徒弟,负责把装好邮件的邮袋用绳子捆住口,穿上铅豆,用夹钳夹了,码在小车上,等到拉邮件的大车来,再把邮袋拉出去送到大车上。
袋牌上标有火车的车次和邮件的地名。袋牌有好几种,一般的印着蓝条,走普通火车,走飞机的袋牌上印有一个小飞机,有一种印黄色条纹的叫次晨达,就是今天寄,明早就到的邮件。铅豆应该叫铅志或者铅封,纽扣大小但比较厚,里面是空的,像拉锁一样一端开个大孔,另一端开两个分开的小孔,袋子捆好后两个绳头一起穿进去,分开出来,再用夹钳一夹,铅豆就扁了,上面压出了本地公司的名称,绳子也就抽不出来了。
车间对着外窗的一面用柜子分隔出几个小空间,一处员工们的更衣室,一部电梯,一处分拣信件的工作区域,车间主任主几个车间领导在这里工作,还有一个区域是开拆,也就是进口部门的地盘,他们的工作时间和封发班不一样,没活时休息,有活时半夜也要起来干,跟着火车的时间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