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寒假!》读后感十六:
关于教育评价的再思考
——读第七章第二、三、四节有感
今天阅读了第七章《学期初生活重建的实践》中的“学校评价”“家长评价”“新学期课程资源开发”。第七章的内容围绕着“评价”展开,无论是班级评价、学校评价还是家长评价,都是促进学生真正的成长。
教育评价的定义,在《教育评价辞典》提到:“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评价判断,从而使评价对象不断自我完善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关于教育的评价,确实不可缺少又极难操作的部分。从假期生活重建的研究来看,首先没有评价,该项目就不完整。没有评价,所有的研究都似乎没有了最终的体现;其次,评价是变革的需求,基于过去甚少关注学生寒假生活,传统的假期作业形式对学生的发展缺乏关注,呼唤寒假作业变革的同时,相匹配的评价也必然发生变革;再者由于意识的觉醒,评价是以育人价值为目标追求,有助于评价过程中学生领导力的发展、学生学习力的发育、学生成长感的提升,评价过程了是重建研究的内容之一;最后是通过评价对假期生活重建的研究提供可靠、真实、有效的科学依据。
一、学校评价的再认识
以往假期结束,学校就会形式性的分配几个“优秀假期作业奖”“优秀假日小队”,鼓励班级层面的评比就结束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根本就不在乎这些,这样不走心的评价也激不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1.学校评价的多功能
学校的评价应具备引领功能。在学校层面,把假期生活的重建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抓手,追求共同参与的变革教育所具有的育人价值,为学校的整体转型服务。站在教师层面,为教师个体的智慧迸发、团队的通力合作提供新的生长点,引领教师的发展。
学校的评价应具有诊断功能。布卢姆认为:“评价作为一种反馈——矫正系统,用于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上判断该过程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必须及时采取变革,以确保过程的有效性”。在每一阶段过后,我们都必须审视以下几个问题:
实施前期的策划是否合理?
实施过程是否适合不同的原生态家庭、个体、群体的差异需求?
结果评价是否能够体现不同个体的多维、多元、多样发展?
在与新学期生活的关联当中是否有延伸、拓展、递进?
是否通过评价的手段达到激活新的教育资源,适时服务学生的成长?
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评价,既能诊断自我的与众不同,又能诊断出自己问题的所在,评价结果带来的自我认知与觉醒,是我们必须看到的,也是期待看到的。
学校的评价还需要有推进与发展功能。阶段性的即时评价与老师的适时介入,可以推进项目的发展。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因为参与、指导全过程,也积累了评价的经验与策略,更新了评价的观念,并拓展延伸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让评价更好地发挥育人价值。
2.学校评价的科学理念
学校对项目的评价必须融于生活,回归主体,促进生成。
首先是融于生活。“有知识,没常识!”这是当今学生的弊病。生活,是人类一切认知的前提。回归生活,学会生活,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成长,服务于生活,是假期生活重建的意义所在。在假期的实践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生活能力的培养、生活情趣的展示、生活资源的有效运用等。我们可以与生活相结合,用生活中的直接经验设计评价的方式,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超越已有的经验再设计、再拓展,经历新的体悟,朝着越来越好的生活品位迈进。
其次是回归主体。评价活动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参与意识,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有应付意识,谈不上锻炼和收获。我们的评价需要学生的参与,更需要尊重学生的主观建议。
最后是促进生成。活动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都是遵循固定的线路,没有激情。我们的评价活动策划设计要抓住学生一瞬间生成的奇思妙想、独特见解,要珍视学生的感受输出,巧妙引导,化作种种可能,并加以实践,促进生命的拔节。
3.学校评价的多样化。
学校的评价无论是主体,还是内容及手段都需要更多样的呈现,不同学生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学生不同的内容,不同学生的不同内容都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我们无需整齐划一的给出相同的标准,但有一点是基于生长,基于健康,基于主动的评价。
二、家长评价的再思考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构成人之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教育维度,任一维度的缺失都无法培养出一个完整的人。假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另一个主体就是家长,此时,家长的关注和投入是学生成长的关键力量。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班级中的家长无论从教育理念还是从受教育程度都是有明显的差距的,从假期的参与投入来看,确实存在“种子家长”“合作家长”“影子家长”之分。“种子家长”最大的特点是有教育思想和开放的态度,主动接受新事物,乐意组织活动,积极分享资源,在班级活动中起榜样带头作用。当然大多数的家长是“合作家长”,他们愿意学习,乐意合作,但不主动发起活动,保持观望,有活动他们会参加,没活动也不主动组织。“影子家长”总是存在的,他们平时不关注孩子,一到期末考试结束就会在群里或当面感叹:怎么这么差?也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关注与孩子成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一味地觉得孩子的学习靠自觉,家长无需关注太多。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更需要发挥“种子家长”的引领作用,鼓励更多的“合作家长”转变为“种子家长”,努力指导“影子家长”转变观念,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此时,除了老师的适时引导,我们还可以让家长参与专业的阅读,并让更多的家长互相评价,最重要的是发挥孩子——“小手拉大手”的作用。开学初,我们可以让孩子提出申报,再让家长进行推选,最终班级进行考核,以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家长的不断进步,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家长在假期活动研究中,从参与到反思,再到研究问题,虽然他们本身不是专业的教育者,但是始终与我们教育者在一起思考和改变。他们从被动到主动,从改变观念到实践行动,继而形成新的亲子关系,建立新型的家庭关系。
三、课程开发的再利用
新学期课程资源开发是学期初学生生活重建的重要实践环节,对“你好,寒假!”活动的承接与延续,对学生的寒假、学期初及日常生活重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7年寒假过后,班级里结合学生假期生活的资源,确立了两项班本课程:踢毽子和折纸。但是在一个月的实施之后,因为各种原因——无人继续,没有新鲜的学习资源而不了了之了。
没有课程资源就没有课程,教师是课程的主体,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是学期初生活重建的重要内容。那么结合本次寒假的重建,我可以发现哪些课程资源呢?
1.科学小讲坛。假期里孩子们的科学小实验还真是有些让人意外,有些孩子一遍遍地录,一遍遍地试,从实验本身到语言表达都非常到位,还有科学小何老师的即时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乐于去做。
2.英语小趣课。孩子们在假期里都看了不下两部外文电影,还收集分享了好多英文单词,这可以成为孩子多学共进的资源。
3.策划培训课程。假期中有些发起人组织到位,策划完整,非常具有可学性,可以成为暑假发起活动的导师团。
4.生活技能分享课程。整理房间中的小学问有多少,相信每一个参与的孩子们都会知道这其中的奥妙,不如让他们自己分享学习。
5.小创客、定格动画等信息课程。这些高技术含量的假期作业,有成果,有过程,有体验,记得一位妈妈在朋友圈发:一个不会编程的女孩子竟然上瘾了,深夜还在编。这就是主动学习、体验成功后的魅力。
6.故事创作课程。科幻故事的创作每天都在进行中,成大大每天都会在群里卖力地组织当天的故事接龙,确实也呈现了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7.家庭教育小讲坛。让参与阅读的家长更多的交流阅读的感受,让更多的家长成为专家,成为“种子家长”。
……
新学期课程资源的开发,仅仅依靠班主任是不够的。班主任可以成为核心领导人,有效凝聚各方力量,从而呈现资源共享、百花齐放的局面。
《你好,寒假!》读后感十六:关于教育评价的再思考2019-02-13 《你好,寒假!》读后感十六:关于教育评价的再思考2019-02-13 《你好,寒假!》读后感十六:关于教育评价的再思考2019-02-13 《你好,寒假!》读后感十六:关于教育评价的再思考2019-02-13 《你好,寒假!》读后感十六:关于教育评价的再思考2019-02-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