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的坡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胖和尚,和尚不爱说佛法。西边的山里有个道观,观里有个小道童,最喜替人排忧解难。南面小村里蹲了个时常穿着大红袍爱唱小曲的兵卒子。北头书院里有一个嗜酒如命学问老高,但没有功名的老书生。没有人知道他们从哪里来,只是隐约清楚他们四人与一桩泼天大案有关。可要说道具体的事,人们也不了详几。时人戏称太平城里四相在、众生皆是赎罪人。
故事要从好些年前讲起,那个时候,不爱说佛法的胖和尚还在襁褓里嗷嗷大叫。那夜风雪交加,那时候和尚的师傅老主持还尚未证得正果。那时无名小庙还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庙宇。那夜老主持灵台菩提动,出门撞见了冻的脸儿青紫的和尚,时值饥荒,边疆战乱,主持未寻这婴孩的父母,朗声说到,佛子缘分,合该有一遭师徒情缘。
和尚因故便在庙里长大也从小开始研修佛法,看书上的经文,悟其中的道理。主持称赞他有慧根,与佛有缘。 从童年开始,胖和尚便陪着主持接待那些拜佛求解的苦海众生,言传身教下,自然也是佛法精湛,到了少年时,主持就让他去为众生讲佛法,那个时候,十里乡镇盛传,东边有个坡,坡里有个庙,庙里有个小和尚,能听众生苦,可解百般惑,端的是佛法精湛。在少年胖和尚看来,自然众生有百般苦,可起因总是相似,爱别离,怨憎恨,缺的是放下。经书浩渺,解惑不过是论断引据,复述经文,顺带聊天打屁。所以看来,佛法高深,可说万般苦。如来啊,这个佛法值得与众生多说那个名叫翠花的一起长大的姑娘也是众生中的一个,小和尚总是在翠花旁边啰嗦着,如何如何,怎么样才能平稳气场。从小到大,直到再也见不着…后来长大但还没胖的和尚时常会想起,七岁孩童时,虎虎的翠花拉着他一起掏鸟蛋,会想起十二岁时,翠花打断他劝导她要矜持,要有静气之类的话时的娇蛮。会想起十六岁翠花的大眼睛,如莲池生波,像清风拂柳…可和尚不敢去回想的是翠花17岁那年前来问佛法的画面“和尚,大家都说你这能解惑,我不信从小傻到大的你有这个能耐”“翠花施主不妨说一下”“和尚,你的佛祖说放下执念,得真快活,是真的放下就快活了,还是自己也不能拿起来,只好放下?”“自然是,放下就可以……”“好了,我不想听你的答案,反正你一直很傻,和尚,本姑娘要走了,三个月后在清平镇嫁人,你自己好好参悟你的佛法吧”翠花姑娘还是一如既往的潇洒起身,和尚怔了怔,待到那个身影已转了三道弯的时候,才回过神来。朗声说到“祝贺施主喜得良缘”
送别翠花的那夜,和尚头一次对自己研修已久的佛法开始有了怀疑。停了日复又一日的诵经功课,和尚找到庙里的主持解惑,主持长吐一口气,说着和尚佛缘已到。便要和尚即日收拾行李,去寻那自出生就未见过的父母。
和尚惶恐万分,心道一定是师傅觉得自己向佛之心还不虔诚,借此事赶他下山,他一时无法知晓自己下山之后离了这十数年的青灯古佛,能有何等去处,也不知何处可以过活,他也只懂这经书万卷。何况,要是他离去了,这上山求佛解惑的众生该如何在这苦海里觅得一叶扁舟。
那夜,和尚一跪两天一夜,直囔着徒儿知错,定当日后潜修佛法,只求师傅莫要赶徒儿下山之类的话。主持见了,说着也罢,缘分一字莫要强求,时候未到。心不见佛。便允了和尚在庙里继续修习。
和尚满怀欣喜,无暇再想翠花,只是三个月后,来为翠花接亲的大红队伍绕了坡上三圈,和尚定定的瞧着站了两个时辰,只觉心有蛟龙,乱了心间莲池。
从那以后,和尚为人解惑时总会发呆,很多时候明明该说让人放下这类话语时,和尚总会思考“到底是放下就快活了,还是拿不起不得不放下”到嘴的话,便不得不咽了回去。
翠花嫁人后一年,战乱频发,与庙里素有来往的那位大将军,传着被贻误战机通敌叛国,满门抄斩。好在太平城借着名字的福分,太平无事。庙里主持决定,减少香客来访,庙里自给自足。一晃就是三年。
三年过去,新皇就位,那些绅贵换了一茬又一茬,为觅得治国良方,新皇鼓励大讲佛法,于是许久未为人解惑的和尚又重操旧业,这次似乎有些不同了。
某日,以为据说是犯了孽债的公子被家人压着过来求佛解惑,和尚提前读了很多经书以求能救其脱离苦海。见到那位公子第一面,公子满怀轻蔑的笑了笑,问道,臭和尚,你是不是来劝我放下执念的,甚至不知我执念为何?便要直教人放下。我倒要问问你,佛祖所说放下,究竟是真的放下就快活,还是自己也不敢拿起,直接放下,还劝慰自己都是执念,扰了修行。
和尚一听,心湖大动,面目狰狞,一瞬间的宝相庄严全部消失殆尽。他快步冲向公子,大声喝道,你是翠花何人,翠花如今在哪。你为何要来坏我修行。
公子轻蔑的笑到,我不知你口中翠花是谁。但是,你们这等高高在上的臭和尚我倒是见得多了,不得人间疾苦,只觉众生平等,不问所执为何便劝人放下。端的是无耻至极却又慈悲的很。不解众生苦,却还站在岸上说着普度众生,当真是臭和尚,红尘众生都可成佛,唯独你们不可以。
和尚最后狼狈的被主持叫人架走,双方互相陪着不是。又过了两月,主持自觉将得佛果,叫着众和尚来到近前交代着身后事,让和尚去寻自己的父母,以及那位被满门抄斩的将军的遗孤。主持说着,你的佛缘深厚,合该三年前便去觅缘修行,怎料你心性未到,本想允你继续修行。但而今时候再拖不得。你就此下山,走一遍人间疾苦,庙与将军有旧,此案端的必不公允。当年我与众故友保住其后人三两。你此去便要领他门回太平城。待到水落石出之后,自行决断
如今世上佛法盛行,对你反倒是一桩磨难,而后心性自己磨炼,自有缘分。拿我金刚杵,归来或庙已不再,但你便是新的主持。从我走后,庙宇再不设香火解惑之职,亦无主持之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