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渚秋风至 他乡离别心
——咏初秋古诗词赏析(五)
王传学
秋天是一个适合思念的季节。
一阵秋风,可以把你的思绪吹到很远;一片落叶,能将你心底的情思牵扯出来;一声寒蝉,即使不凄切,也能引你来到柳永的《雨霖铃》中……
所以,晚唐诗人温庭筠在初秋想起了远方的友人:
闲梦正悠悠,凉风生竹楼。
夜琴知欲雨,晓簟觉新秋。
独鸟楚山远,一蝉关树愁。
凭将离别恨,江外问同游。
(《初秋寄友人》)
毫无征兆地,诗人被凉风从梦中唤醒。
一层秋雨一层凉,雨还未下,凉已侵入竹席。这时,诗人才发觉新秋已经悄然来临。
远离的友人,恰似楚山的鸟儿在林间独自翻飞;亦如单只秋蝉,在树上独自鸣叫,传递出缕缕离愁别绪。
本想写一首诗,准备寄给友人,却发现他们一个在天南,一个在地北。这满腹的离恨,只能向身边的同游诉说。
温庭钧是晚唐著名的“花间派”词人,其文思敏捷且精通音律,恃才不羁而仕途坎坷。诗中的“闲梦”和“悠悠”,表达了诗人思念友人的情感之深。在初秋的夜晚,诗人梦见了友人,但这个梦是如此的悠远,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和寂寞。整首诗以思念友人为主题,通过对初秋景象的描绘和对离别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再次相遇的期待。
盛唐诗人张九龄的《初秋忆金均两弟》,见初秋景色而思念两弟,情真意切:
江渚秋风至,他乡离别心。
孤云愁自远,一叶感何深。
忧喜尝同域,飞鸣忽异林。
青山西北望,堪作白头吟。
张九龄是盛唐名臣,为官忠耿尽职,秉公守则。诗风素练质朴,清新淡远。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被奸臣李林甫诬陷,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晚年遭馋毁,忠而被贬,与两弟分离。适逢夏去秋来,怀念二弟而写此诗。
时值初秋,秋风萧瑟清冷,轻轻吹拂江渚之上,诗人客居异乡,远离故土,心中充满离愁别绪。他觉得自己就像白云独自漂浮天空,渐渐远去;又像枯叶随风摇曳落下,不由得愁上心头,思绪满怀。诗人回想过去和两弟同城生活,共同感受生活中的忧伤和快乐;可现在灾祸降临,自己就像一只孤鸟,在异地的林中哀鸣。
最后一联,诗人感叹道:举目远眺西北,青山绵延苍茫,归途漫漫,年华老去,我已两鬓斑白,不知何时才能与二弟相见。
全诗写得清新自然,质朴隽永。诗人将对两弟的思念蕴含在自己的身世慨叹之中,显得情真意切。
中唐诗人柳宗元谪居柳州,初秋夜坐,思念至交好友,继而赋诗遣怀,情深意长,婉曲蕴藉: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
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
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吴武陵:柳宗元在贬谪永州时最亲密的友人之一。《新唐书•文艺传》“吴武陵,信州(今江西上饶)人。元和初擢进士第。……初,柳宗元谪永州,而武陵亦坐事流永州,宗元贤其人。”
这首诗可以分为二层。第一层为开头八句,写诗人在初秋夜坐之时对吴武陵的思念之情,充满了关切和同情。
这种思念之情由“一夕生秋风”而引起。凄雨侵竹,惊鸟翻飞,浓雾弥漫,烟波浩渺,勾勒出一片秋夜乍寒凄凉的景象,这衬托出诗人被贬谪的愁苦忧戚的心情,也暗示出朝廷的黑暗和政局的险恶。正直不屈的才士横遭打击和迫害,如鹊鸟在寒冷的风雨中栖居无所,惊惧难安。他们被贬谪到边荒,毫无出路,如浓雾烟波无穷无尽一样。这里,诗人一方面表达了自己的忧愤痛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吴武陵的惺惺相惜和深切同情。
诗人由己及友,很自然地勾起了对吴武陵的思念,他们同病相怜,在初秋风雨之夜都会愁苦难当的。
第二层为后面八句,写诗人对吴武陵琴艺和才华的高度赞赏,为人才被埋没而深表愤慨。
首先,诗人写吴武陵的琴弦和琴身,十分华丽名贵,为下面写琴声的美妙作一铺垫。然后写琴音的清扬流荡,诗人用浮光闪动上激秋空来比喻,十分新奇巧妙。琴声清越,可以上凌天空,使人体会到琴声的穿透力强,曲调高远。琴声激荡,如波光闪耀,粼粼夺目,使人体会到琴声中激情洋溢,而且音质清丽,曲调流畅。这两句又与秋天和潇江景物紧紧相扣,运用比喻不但贴切,而且自然。
其次写琴曲的自得天成。这就是说,琴曲是吴武陵内心真情的流露,没有丝毫的造作和人为的刻意。吴武陵的志趣高远,才华横溢,已不言而喻。
最后两句,诗人为吴武陵的才华被埋没而抱屈不平,深表愤疾。吴武陵琴声美妙清越,但对权贵来说,只是听不见的细微声音。吴武陵在被贬之后,刚直不屈,其本性朴质如初,毫无亏损,他心中流露的真情志趣,权贵们不仅不愿听赏,而且也是无法听懂无法理解的。权贵们正如聋子一样,对才士的情趣、忧愤、才华根本就感受不到。
这里,柳宗元用辛辣的嘲讽表达了心中无比的愤慨,为朋友,也为自己。
网友评论